姑不接姨不送”這個結婚時的習俗在很多地方都有,尤其是在北方,意思是娶親時,男方的姑姑不能跟隨迎親隊伍來接新娘,接到新娘後,女方的姨姨梗著迎親隊把新娘送過來。另外部分地區還有“姑不接,姨不送,嬸子大娘都不用”的說法。具體不太清楚。
為什麼姑不接姨不送?這個說法有兩種說反來源。其中的一種解釋就是,“姑不接姨不送”是“辜不接疑不送”的訛傳。“辜不接疑不送”是以前婚書中雙方約定的婚姻條款。“辜不接”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婚後發現女方有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有辜),男方就有權利悔婚。“疑不送”的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事後發現男方有重大的隱瞞(有疑),女方也可以毀約。因為以前的人識字不多,經過口傳慢慢就變成了“姑不接,姨不送”。
另一種解釋是,新郎的姑姑多是出嫁之女,出嫁之女只能代表丈夫的家族而不能代表孃家。迎娶時必須本家人親自接親,不能由外人接走,以免誤會。姨也是出嫁之人,也屬外姓,嫁女是大事,應當由本家人親自送。感覺這二種說法有點道理,與古代那時候的傳統相應.
另外,出嫁的姐姐也不能也不能代表孃家接親、送親。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那到迎娶時選用什麼人接送合適呢?未婚的兄弟姐妹自然最好,他們在長者帶領下,透過接親、送親,可以先熟悉一下迎親的程式。接送新人的長者,擔負著教育新人的任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囑託新娘,從今天起你是婆家氏族的人了,在家聽父母的,出嫁後要服從丈夫,孝敬公婆等等。所以接送親的長者一般從歸來之女中選擇。歸來之女,指的是原來是外姓,嫁到夫家皈依夫姓的女子,比如嬸嬸、大娘、舅媽。現代人社會交際廣泛多了,新郎新娘除了自己的親戚以外,還有更多的同學、戰友、同事、朋友,讓這些人接送也未嘗不可。但是姑不接姨不送的傳統保留了下來,已示對對方的尊重。接送親人也要選擇,不能找不守婦道的人,也不能找離異的人,而以求吉祥。
濟南的結婚習俗多得很,這只是一小部分,也只是過去的老傳統。現在好多在城市酒店裡結婚的青年男女對有些習俗不太看重了。但是好多老人還是比較在乎的。有好多的地方的習俗都有差異,所以,結婚迎親時,雙方父母長輩都應詳細商議
姑不接姨不送”這個結婚時的習俗在很多地方都有,尤其是在北方,意思是娶親時,男方的姑姑不能跟隨迎親隊伍來接新娘,接到新娘後,女方的姨姨梗著迎親隊把新娘送過來。另外部分地區還有“姑不接,姨不送,嬸子大娘都不用”的說法。具體不太清楚。
為什麼姑不接姨不送?這個說法有兩種說反來源。其中的一種解釋就是,“姑不接姨不送”是“辜不接疑不送”的訛傳。“辜不接疑不送”是以前婚書中雙方約定的婚姻條款。“辜不接”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婚後發現女方有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有辜),男方就有權利悔婚。“疑不送”的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事後發現男方有重大的隱瞞(有疑),女方也可以毀約。因為以前的人識字不多,經過口傳慢慢就變成了“姑不接,姨不送”。
另一種解釋是,新郎的姑姑多是出嫁之女,出嫁之女只能代表丈夫的家族而不能代表孃家。迎娶時必須本家人親自接親,不能由外人接走,以免誤會。姨也是出嫁之人,也屬外姓,嫁女是大事,應當由本家人親自送。感覺這二種說法有點道理,與古代那時候的傳統相應.
另外,出嫁的姐姐也不能也不能代表孃家接親、送親。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那到迎娶時選用什麼人接送合適呢?未婚的兄弟姐妹自然最好,他們在長者帶領下,透過接親、送親,可以先熟悉一下迎親的程式。接送新人的長者,擔負著教育新人的任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囑託新娘,從今天起你是婆家氏族的人了,在家聽父母的,出嫁後要服從丈夫,孝敬公婆等等。所以接送親的長者一般從歸來之女中選擇。歸來之女,指的是原來是外姓,嫁到夫家皈依夫姓的女子,比如嬸嬸、大娘、舅媽。現代人社會交際廣泛多了,新郎新娘除了自己的親戚以外,還有更多的同學、戰友、同事、朋友,讓這些人接送也未嘗不可。但是姑不接姨不送的傳統保留了下來,已示對對方的尊重。接送親人也要選擇,不能找不守婦道的人,也不能找離異的人,而以求吉祥。
濟南的結婚習俗多得很,這只是一小部分,也只是過去的老傳統。現在好多在城市酒店裡結婚的青年男女對有些習俗不太看重了。但是好多老人還是比較在乎的。有好多的地方的習俗都有差異,所以,結婚迎親時,雙方父母長輩都應詳細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