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仲由足球
-
2 # 羅西小南多
明清時期的中國為何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讓我們一起用更為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中國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來,打通了從陸路通往西方的道路,透過這條世界性的交通線即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輾轉到羅馬帝國,是羅馬上層社會傾心追求的奢侈品。西方的貨物透過絲綢之路到達集散地中心長安,然後擴散到全國。除了這條陸上交通線,還有條海上大動脈。
中國的商人自廣州出發,藉助季風的動力經南海到達馬六甲,和阿拉伯、波斯商人交換貨物,或者向南到爪哇島(東印度群島)尋求香料,或經過馬六甲海峽到達錫蘭和印度交易,然後滿載而歸。同時,穆斯林商人從阿拉伯或波斯各港口出發,經過印度及東南亞,把貨物帶到中國。自唐代以來為了加強海外貿易的管理,於714年在廣州設定市舶使。宋代則增加了泉州、杭州等地的市舶司,以從中抽稅,南宋時該稅賦佔到五分之一,所以政府極力鼓勵外國商人來通商,及中國商人出海貿易。元代沿襲市舶司管理貿易的政策,並企圖由貴族出錢獨佔貿易,不允許普通商人出海經商。我們可以看出,海外貿易的政策在收緊。到了明代朱元璋、朱棣派遣使節出訪以推動朝貢體系。希望改變華夷關係,恢復中華帝國體系,配套措施則為實行海禁政策,只允許朝貢附帶的通商活動。這種國家干預使得中國的海外貿易變的被動而消極,頓時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清朝沿襲了明朝的朝貢貿易體系,准許民間貿易,在廣州、廈門、寧波等地設定海關負責徵稅,但出洋商人必須由指定洋行作保。清廷自以為繼承中國文明並充滿自信,且對歐洲的物資無需求。但歐洲此時對中國的物資需求旺盛,特別是瓷器和茶葉。於是英國派公使馬戛爾尼出使中國,希望透過外交修改中國的通商制度。馬戛爾尼於1793年見到了乾隆帝,距1750左右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已過小半個世紀,但由於未跪拜,乾隆帝對英使提出的要求一概拒絕。此時法國大革命結束不久,並向英國宣戰,英帝國集中精力對付法國,對中國的的通商制度就暫時擱置起來。十八世紀中葉,英帝國戰勝法國後,控制了印度,由於軍費提高等問題,印度出現了財政困難;於此同時由於購買中國的茶葉、瓷器等都是支付的白銀,導致貿易嚴重逆差,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英屬印度開始對中國大量的傾銷鴉片。中國此時正是道光帝時期,與官僚商議的結果就是禁菸,其中最大的原因我們也可以猜得出,即鴉片進口,白銀出口。應對辦法就是銷燬之,由林則徐負責銷煙。
1840年剛基本在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就迫不及待的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而這場戰爭也是中華帝國走向末路的導火索。
-
3 # 放大鏡43084
昨天已參與回答了這個問題。就一個家庭而言,房頂上開門,廚房裡打井,不與外人聯絡能過得好嗎?一個國家不也是同樣道理嗎?乾隆皇帝不願意與外華人通商的根本原因是,他並不想與民同富!這事兒何止是乾隆,哪個封建皇帝不這樣?
-
4 # 李半斤將軍
不好。但是乾隆拒絕瑪噶爾尼絕對不是因為自大。雖然乾隆晚年有點驕傲,但是他還是清醒的。
馬噶爾尼來的時候誠意不足,連清朝禮儀都不接受。之後,乾隆勉強和馬噶爾尼見面,馬噶爾尼提出的條約對清朝政府非常不利。
馬噶爾尼被送走,清朝禮儀方面一直做的很好。沿海官員一直把他們送上船才離開。歷史是勝利者的,如果馬噶爾尼的條件非常公平,乾隆沒有拒絕的理由。不要管什麼其他因素了,這就是最簡單的答案。
-
5 # 九州歷史
83歲的乾隆就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了“鬼使”馬嘎爾尼一行,禮部的官員堅持要馬嘎爾尼像其他國家來天朝“朝貢”的使節一樣對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而馬嘎爾尼堅持只能像他謁見英王時那樣行單膝下跪、吻手禮的禮儀。
於是,這場接見不歡而散,乾隆交代:大清懷柔四海,就不要治這些不懂禮儀的夷人的罪了,把他們從廣州送回國了事。至於馬嘎爾尼帶來的大英帝國的通商請求,在乾隆和朝中所有大臣看來,大清地大物博,所有的“通商”都不過是給那些前來討要東西的夷人的恩惠。但是,馬嘎爾尼“不講禮儀”,乾隆皇帝心情不好,大清現在不想給這種恩惠,所以這樁“小事”就被順便拒絕了。
馬嘎爾尼首先發現,他在運河沿岸接觸到的百姓,幾乎“每個人都有著機械的表情”,看上去他們並不“幸福”,這和傳言中所謂的“乾隆盛世”相去甚遠。而馬嘎爾尼的侍童、12歲的小孩子喬治・斯當東也敏銳地發現:雖然京杭大運河比歐洲所有的運河都宏偉和歷史悠久,但當使團裡的人試圖和大清官員討論最新水利技術時,沒有人對此感興趣,“在這個國家,人們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並認為任何變革的打算都是多餘的,甚至是有罪的。”斯當東記錄道。
-
6 # 蛋花湯63
“傲慢”“自大”怎麼反而往回縮呢?
清朝絕對不是傲慢自大,恰恰相反,他們時刻處於自卑與恐懼之中。對被統治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自卑,與對被統治民族龐大人口的恐懼。他們選擇了“文字獄”和“閉關鎖國”的方式精神閹割了華夏民族,所以金錢鼠尾才會成為中華上下五千年唯一一個成功鳩佔鵲巢反客為主,以小族凌大國而成功統治中國長達兩百多年的侵略異族政權。
回覆列表
閉關鎖國最終導致國運走到盡頭,是乾隆一生中犯下的大錯。當時的大英帝國已經屬於世界一等一的強國,和中國相比只是財力稍微不如中國。開放程度和文明程度已遠超中國。
鴉片戰爭前中國屬於東方第一大國,但是乾隆拒絕馬嘎爾尼也就錯失了武備改革發展海軍的良機,當時喬治三世為了表示外交誠意,讓馬戛爾尼把英國當時最先進武器和艦船模型獻給了乾隆,並且馬戛爾尼來中國的使團乘坐的風帆戰列艦在當時就能裝備近60門火炮,最新戰艦是裝有110門重炮的超級軍艦。試想一下如果當時乾隆接受了這些,中國的海防將會是什麼樣的!乾隆當時的一句“天國物產豐盈,本不需互通有無”的大話直接導致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千載良機。
試想一下如果不閉關銷國與國際接軌哪怕是當時接受了英國的外交貿易,這樣武備資源會源源不斷的發展起來。中國海戰失利導致了日本後來透過海線直接登陸,如果中國戰防隨著中英通商發展強大起來,歷史將會是另一個模樣!
後來要打仗了中國才開始買戰艦但是已經晚了,雖然買了當時先進的戰艦但是之前的底子太弱加上清末已經腐敗成風又成為甲午戰爭的一個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