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薦商12345678
戰爭不是兒戲,不是軍事技術比賽,是國與國之間民族存亡、你是我活的生死較量;戰爭的評價不是評選最佳將軍、最佳戰術大師、最佳機搶手、最優秀計程車兵,而是不同民族血與火的搏殺;戰爭不是以每場戰役的得失而取勝,而是講究整個戰爭較量到最終結果,誰勝誰負。德國、日本都有眾多的戰役戰術將軍,具有世界領先的武器,那又怎樣?最終不是失敗的很慘嗎?那你會說蘇聯人多勢眾,朱可夫將軍總是以多打少,戰勝德國“勝之不武?”,這是很多中國年輕軍迷最樂意評價的觀點,德國既然弱小,你怎麼要去攻打大國,攻打蘇聯?找死!
-
3 # 南山蓑衣翁
客觀來說,二戰中蘇、德兩軍從單兵素質,到兵種、兵器配合、協調,蘇軍確實不佔優勢,雖然老毛子有股子狠勁。因此以戰勝為原則的角度,怎麼能打贏就怎麼打!
正因為朱可夫元帥能夠根據戰場形勢,審時度勢、知己知彼,指揮正義之師,戰勝了法西斯德國,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而體現出了出色的指揮才能。
-
4 # 小小嬴政
首先要說明一下,如果擁有優勢兵力卻總是打敗仗,那誰都不會發動眾多士兵去參加戰鬥了。其次,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屈指可數,且都被人們經常提起,說明這種事情是很少的、難以複製的。
所以朱可夫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吃敗仗,不能說明他不會打仗。打仗這個東西,不是說誰會用一萬兵力殺敵十萬才是合格的將領。
朱可夫的戰略眼光德軍集結重兵突襲蘇聯的時候,當時蘇聯人根本沒有多少準備,所以前線一直潰敗,不久德軍就推進到了基輔。這裡有蘇聯重兵集結,但是相比德國550萬人來說,根本不夠看。
人家是都帶著裝備來的,而蘇聯絕大部分的戰士還沒受訓練,而且沒有配發足夠的裝備。於是他建議,將主力轉移,但是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絕。而且當時斯大林很是憤怒,揚言要把德華人打出去,為了實現他的這一目的,他還將朱可夫撤職。
然而,不久之後,他們就真的被敵人包圍,在敵軍連續的炮轟下,根本無法還手,於是超過六十萬人被活捉。經過這一戰,連斯大林都對他非常佩服,於是趕緊把他又召喚回來,重新讓他指揮大軍。
打贏了蘇聯的第一戰1941年8月,他帶著10個師的預備役殺入戰場,在此之前,莫斯科的補給線已經被切斷,4個軍團先後對這裡發起進攻,但是沒有奪回這裡。然而朱可夫帶著這股預備役,卻很快收復了沿途的部分地區。
這是蘇聯人在這場戰役裡面的第一次勝仗,而且朱可夫帶著的可是蘇聯的預備役,能在戰場上指揮著一群散兵遊勇取得了正規軍都無法完成的事情,能說人家不會打仗嗎?
保衛列寧格勒此時的蘇聯,已經快被打穿了,什麼小城鎮一概放棄,集中兵力守著有數的幾個重要的城市,其中就有這個列寧格勒。他去接手這裡的城防的時候,這裡的將軍們正在討論如何撤離的問題。可是他很快就打斷了他們的討論,並在不久後提出,即使是打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會撤退。
為了守住這裡,他調集了有限的所有的資源,高炮被他調集在城中,用來打擊德軍的坦克,艦艇的火炮也被扒下來,放在城中使用。經過他的整合,列寧格勒裡面迅速調集了充足的武器彈藥。
德軍後來派兵進攻,可是遭遇了猛烈的炮轟,打了很久都沒能取勝,後來傷亡太大,居然開始了防禦。此戰他們依然處於劣勢,但是卻從此穩住了陣腳,關鍵是整個九月都將敵軍牽制在了這裡,而進入十月後,敵人很快就迎來了酷寒,失去了很大的作戰能力。
最終一戰在守衛莫斯科的時候,蘇聯一共加起來才130多萬人,而德軍有150萬人,此時又是蘇聯的劣勢。但是在他的指揮下,不但成功擋住了德軍的進攻,還在距離德軍不過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成功完成了閱兵!這麼多次以弱勝強,朱可夫哪裡不會打仗了?
-
5 # 一梭煙雨江湖行
這是愚昧無知的說法,蘇聯軍隊兵員質量和戰術修養都不如德國軍隊,再沒有質量優勢如何打仗?朱可夫能夠被斯大林賞識,就是因為朱可夫能夠打勝仗,那些貶損朱可夫的某將軍,自己能打勝仗嗎?
換了曼施坦因或者古德里安指揮1943年前的蘇聯軍隊,朱可夫指揮1943年前的德國軍隊,曼施坦因還能以少勝多否?美軍將軍除了巴頓都被希特勒鄙視,但美軍照樣擊敗德軍,這就是美軍兵員質量與軍事裝備有著壓倒優勢。
-
6 # 不沉的經遠
並不是都如此,莫斯科保衛戰時,朱可夫接手指揮時手裡只有9萬多部隊。面對優勢德軍進攻時,朱可夫準確的判斷出了德軍進攻方向,唯一的預備隊也部署在他認為德華人最可能突破的戰線後。結果如他所料,德軍在他預計的地方發動了主攻,唯一的突破點也由於預備隊及時趕到而沒有失守。這次成功的防禦為蘇軍援軍趕到爭取了時間。
-
7 # 沙漠之狐一隆美爾HfdN
也並非如此,攻守有別,況且德軍的單兵作戰能力遠超蘇軍的。縱觀朱可夫指揮的多場戰役,特別是1943年以後蘇軍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而德軍也由進攻轉入防禦,此時蘇軍成為進攻方。所以蘇軍必須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
-
8 # ZT集團女秘書試用處
他是根據蘇聯國情制定的戰術,蘇聯的特點是武器質量差,數量多,人同樣如此!假如他指揮的德軍,肯定不會這樣的戰術!
-
9 # 使用者109684484446
朱可夫前蘇聯真正的軍事指揮員,他即有戰略眼光、又有戰役指揮才能,性格和中國彭老總有些相似,敢做敢當愛護土兵,在蘇軍中有很高的威信⋯!
-
10 # 華生39632937
如何評價朱可夫是否會打仗,可以先行閱讀其著作《回憶與思考》,就能進行判斷。蘇聯元帥A.M.華西列夫斯基在序言中有明確的結論,我們也無從在眾多的歷史事件中能給予準確的結論,但有一點事實,朱可夫元帥總是打勝仗。而想詆譭或貶低他的人大有人在,包括他的部下或戰友,還有那些跟法西斯沆瀣一氣的人。
-
11 # 老韋講二戰史
回答:
1. 朱可夫當然會打仗,而且是衛國戰爭時期蘇聯最會打仗的。如果說朱可夫不會打仗,那麼蘇聯所有將領就更不會打仗了,那衛國戰爭的勝利又何從談起呢?
很簡單的道理——進攻,當然要集中數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全殲敵人,這不正是孫子兵法和毛澤東最崇高的軍事藝術思想麼,朱可夫貫徹得如此之好,竟然還因這個問題經常被噴,實在的冤。
3.強大的敵人對待弱小的敵人,比如德軍對蘇軍、日軍對中國軍隊,都希望一比一地在戰場較量一番,決戰一次就把你消滅。但它們想得美,不管過程如何,勝利才是硬道理。我一比一干不過你,三比一、四比一、五比一,還幹不過你麼?能消滅你就行,你管我幾比幾。
3. 想全面瞭解一個人,別隻看表面,而應該多瞭解他的過去和成長過程,而且是一些細節。如果貶低朱可夫的人能夠多去看看有關朱可夫的傳記,全面瞭解他的成長過程,就明白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軍事成就,靠的是一步步穩紮穩打走上來的。
朱可夫沒上過多少學,但他有強烈的學習精神,不斷學習最新的軍事技術和最新軍事思想。他注重實地考察,嚴謹,一絲不苟,最著名的莫過於從列寧格勒軍校返回駐地時,近1000公里路程,別人都是做火車,他為了考察那一路的地形,竟然選擇騎馬,騎了整整7天!有多少將領能有這樣的吃苦精神?這樣的人,若不成功,還有誰能成功。
4. 其實,朱可夫也不是每次都是以人海戰術,比如1938、1939年在遠東對待日軍這樣的二流對手,朱可夫就首次運用飛機、大炮、坦克等相結合的立體閃電戰術,把日軍虐得毫無招架之力。
每次打仗數倍於敵的,主要是對待像德國這樣最一流的對手,當然要絕對謹慎。不數倍於敵,勢均力敵,還要進攻,那就很容易演變成成添油戰術,哪來最後的勝利。
5. 朱可夫歷次的軍事思想和前衛思考,也驗證了他的正確和高明。比如蘇德爆發前,蘇軍內部的軍事演習,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兩位明星大將對壘,朱可夫運用的正是後來德軍所用的進攻路線和方式,把巴甫洛夫完虐;但巴甫洛夫竟然沒吸取教訓,反而告狀說朱可夫不遵守演習規則,不按常規套路出牌,簡直可笑至極。戰爭中,能期待敵人會按照認為的常規套路出牌麼?
蘇德戰爭爆發後,果然驗證了朱可夫的正確,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短時間被全殲,巴甫洛夫也被處決,而朱可夫卻憑實力步步高昇。
在後來的基輔戰役等,斯大林拒絕了朱可夫放棄基輔的正確建議,在頂撞了斯大林之後,被免去了蘇軍總參謀長的職務改任預備方面軍的司令,便在葉利尼亞取得了蘇德戰爭開始以來的蘇軍的第一個勝利。
後來基輔戰役百萬西南方面軍被全殲,更證明了他對戰場的正確看法和指揮才能,也令斯大林信服。
6.朱可夫作為常勝將軍,也與堅毅、實幹的品格密切相關。
當列寧格勒面臨最危險的時刻,元帥伏羅希洛夫都覺得沒希望了,朱可夫被派到被圍困的列寧格勒,終止了正要自沉波羅的海艦隊,炸燬工廠、發電廠的列寧格勒指揮者們的錯誤決定,並守住了列寧格勒,其在列寧格勒短短二十幾天,就終止了德軍的推進,當他離開時,德軍與蘇軍的對陣線就一直穩定在他下令堅守的防線上,直至列寧格勒解圍。而因為他的決定,沒有被自沉的波羅的海艦隊在列寧格勒城的防禦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什麼叫朱可夫沒有多於敵軍的兵力就不會打仗?
7.在莫斯科最危險的時候,為什麼斯大林只想到了朱可夫,而不是那些什麼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葉廖緬科、華西列夫等人。在莫斯科保衛戰最重要的防禦階段,朱可夫指揮的蘇軍何曾以多擊少?莫斯科城下的反攻,正是其指揮的蘇軍在居於劣勢的情況下,堅強防禦的結果。
8. 如果再有說朱可夫不會打仗的,那麼,請他列舉所認為的哪一位能比朱可夫更會打仗的論據。在蘇聯,後來批評朱可夫的將領不少,但個人認為更多的是出於私心和一些無法言說的原因。有誰有自信拍著胸脯說自己強過朱可夫?
-
12 # 告鳥之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問題,一個士兵和另一個士兵戰鬥力是不一樣的。一個德軍士兵和一個蘇聯士兵戰鬥力是不同的。就彷彿一歐元和一盧布,他們的購買力不一樣。不能說我有一千萬盧布就比別人有一百萬歐元富有一樣。其次,指揮十個人和指揮一百個人,指揮一百萬人,其難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協調、指揮百萬人的軍事指揮能力那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指揮一直百萬大軍是個什麼概念呢?光師長一級的將領可能就上百人,要記住這上百人的名字可能一般人都未必能對上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僅僅是知己,一支百萬大軍的指揮官他要知道一支支部隊在什麼位置,武器裝備的配置,一直部隊的作戰作風,指揮員的指揮水平……。協調指揮這上百支軍隊,計算每場戰役戰鬥的兵力投入等等,這本身就是相當艱鉅繁重的任務。
-
13 # 老高18176
這樣評價天下名將,未免太簡單了。士兵還是那麼多,換個不是朱可夫的人來試試。一樣計程車兵,換了趙括就全埋坑裡了。
-
14 # 日慕鄉關
對朱可夫元帥指揮評價最誅心的言論來自他的老戰友葉廖緬科:“應當說,朱可夫的作戰藝術就是:必須要有比敵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則,他就不會著手進行戰鬥,沒有人數上的優勢,他根本就不會打仗,他如今顯赫的地位是用無數鮮血換來的。”
葉廖緬科的說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觀點,就連德國軍中,也有不少人認為朱可夫打仗就是靠人多,不惜人命的衝鋒才造就了他的勝利。例如柏林戰役中,蘇軍250萬人攻打只有100萬人駐守的陣地,耗費時間長不說,還損失了40萬人,而德軍只損失了30萬。
除此以外,朱可夫指揮的其他戰役,蘇聯在兵力方面,也都佔據壓倒性優勢,例如白俄羅斯戰役,朱可夫跟德軍比是2.4比1。
但如果因此判定朱可夫取得的勝利就是靠人多,也是不公平的。
二戰開始後,德軍動用500萬兵力閃擊蘇聯,與之對應的是,蘇軍在總兵力方面佔據絕對優勢,但這種優勢並沒有轉化為勝利,反倒在德軍先進的裝備和技戰術面前節節敗退,如果不是朱可夫在莫斯科打破神話,蘇聯有可能就此被擊垮。
朱可夫作戰,多選擇兵力佔優的情況下發動攻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
蘇聯的裝備遠遠落後於德軍,例如二戰中德國的虎式坦克,無論是主炮火力還是防護效能,都遠遠優於蘇聯助戰坦克T34,其88毫米主炮可以毫不費力的擊穿蘇聯所有坦克前裝甲,而德國空軍的優勢更大,例如庫爾斯克會戰中,德國空軍的飛行員擊毀蘇聯飛機1269架,而自己僅損失飛機62架。其容沃-190和"亨塞爾-129"在效能方面佔據絕對優勢。
而在士兵技戰術素養方面,蘇聯與德國差距更大,由於戰前持續的“大清洗”,大量有經驗的指揮官被殺,蘇聯的指揮體系幾乎癱瘓,戰爭開始後倉促提拔起來的指揮人員在必勝的壓力下,經常喪失理智,強迫士兵不顧一切往前衝鋒,這種場景在東線戰場十分常見,影視作品中鋪天蓋地的蘇聯士兵在烏拉的口號中發起死亡衝鋒的場景並非虛構,而是血淋淋的事實。其結果就是大量計程車兵倒在德國的機槍下。
德國元帥曼施坦因就曾嘲諷道:俄華人本質上迷信蠻力,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盲目遵循戰前部署,不會隨機應變。
而面對兩方面的巨大差距,蘇聯必須發揮自身優勢--人海戰術。
主觀原因
朱可夫做事十分強硬,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站在大局的角度,他的做法無可厚非,戰爭面前來不得半點軟弱,但在具體指揮過程中,就表現出對士兵生命的不重視,當然,這並非朱可夫一個人的問題,而是蘇德戰場的普遍現象,斯大林就經常喊出:不惜一切代價的口號,這種自上而下的做法深刻影響了指揮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蘇聯兵力的大量損失。
這些原因都是事實,但這並不達標朱可夫不會打仗,恰恰相反,朱可夫正是瞭解蘇聯軍隊問題所在,才在每次戰役開始前周密計劃,希望以人數優勢彌補缺陷,從而最大可能的獲取勝利,普魯士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就說過,打仗就是靠兵力優勢,既可以是總體上的兵力優勢,也可以是區域性上的兵力優勢。
二戰雖然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人數優勢開始下降,但依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有優勢兵力,幹嘛不用呢?
最關鍵的一點是:勝利才是最重要的!
-
15 # 度度狼gg
朱可夫不會打仗的話,那莫斯科不就早被希特勒拿下了?在莫斯科保衛戰的第二階段,蘇軍兵力兵器數量明顯少於德軍(第一階段老朱不在),如果誰再對這一點有所懷疑,那就是故意埋汰這位蘇聯元帥了,事實上,斯大林敢於不撤離莫斯科並且舉行紅場閱兵,正是得到了朱可夫的親口保證。
(朱可夫)
在德華人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中,包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得到了空前加強,不僅古德里安第2裝甲叢集歸建,北方、南方兩個集團軍群也都抽調了相當兵力轉隸其指揮,比如霍普納手下的萊因哈特裝甲軍等。包克的部隊下轄75個滿編師,擁有兩個半坦克集團軍共1700輛坦克,火炮和迫擊炮14000餘門以及飛機1390架。
由此按照普遍的說法,莫斯科會戰德軍投入兵力在170萬人左右(一說180萬),而蘇軍的總兵力接近200萬人,貌似應該是蘇軍兵力佔優,實際上遠非如此。因為在整個會戰期間,德軍基本是一次性投入的攻擊部隊,而蘇軍卻是一步步調來援軍逐次增加兵力的,包括從遠東調來的生力軍,那是需要時間趕到莫斯科地區的,因此在戰役發起時,德軍不僅在整體數量上,而且在武器質量上也有很大優勢。
(包克元帥)
在德軍發起進攻的1941年9月30日,當面蘇軍西方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還一個打殘的戰役叢集)加一起,攏共有125萬作戰兵力,擁有990輛坦克、7600門火炮和677架作戰飛機,與德軍相比較,不僅兵力處於劣勢,尤其是空軍差得更多,制空權基本被德軍所掌握。並且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中,蘇軍又有673000人被俘,防禦力量被進一步嚴重削弱。
按這個時間點的兵力兵器對比,德軍地面部隊兵力至少是蘇軍的1.4倍、坦克是1.7倍、作戰飛機大約是2倍,蘇軍兵力最強的西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明顯頂不住了,差點被最高統帥部代表伏羅希洛夫和莫洛托夫上報槍決。就在這關鍵時刻,1941年10月5日,朱可夫從列寧格勒前線被緊急調往莫斯科方向,並於次日到達西方面軍司令部接管了指揮權,保住了科涅夫的腦袋留下來做了副手。
(古德里安)
朱可夫很快穩定了戰線,蘇軍雖仍有後撤,但德軍的進攻勢頭明顯衰減,當11月1日斯大林問詢朱可夫:“我們想在莫斯科舉行閱兵式,你認為怎樣?前線的局勢允許我們這樣做嗎”?朱可夫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事不是鬧著玩的,搞不好他也得掉腦袋。既然朱可夫敢打包票,說明已經掌控了局面並且具備相當信心。
從11月1日到15日這半個月時間裡,西方面軍只得到了10萬兵力、360輛坦克和2000門火炮的增援,三個方面軍得到的總補充不超過20萬人,蘇軍實力仍然弱於對手,但是在朱可夫的指揮下,德軍的進攻在許多地段無法奏效,已漸成強弩之末。如果朱可夫真的不會打仗,在這一時期莫斯科必然危如累卵,古德里安的坦克衝進城市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什麼天氣後勤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蘇軍女兵)
至11月29日深夜,隨著增援部隊的不斷到來,朱可夫已經跟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申請反攻,甚至斯大林對此都表示懷疑,專門打電話給朱可夫:“你確信敵人已接近危機狀態,而沒有可能投入新的重兵集團嗎”?後者的回答非常堅定:“敵人已極度虛弱,我們必須消除敵人鍥入的危險,以免將來局勢複雜化”,結果大家都瞭解了,在蘇軍的大反攻下,德軍全線撤退。
至於說1942年以後朱可夫指揮的戰役多以優勢兵力取勝,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之前的文章裡我們計算過,在1941年6月戰爭爆發時蘇軍的530多萬現役部隊中,至當年底已損失接近400萬人,所餘不過130萬人。儘管1942年初恢復到500萬人的規模,然而簡單算算就知道,蘇軍部隊中有多少新兵,這些士兵的軍事素質、作戰經驗和戰鬥意志還遠遠未達到合格的狀態。
甚至朱可夫也承認:德軍士兵熟悉自己的業務,頑強、自信和遵守紀律,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戰鬥訓練、尤其是坦克部隊和航空兵,都具有較高的水平。德軍各集團軍、各兵團司令部受過作戰戰鬥、交戰和戰役的現代化訓練,無線電器材的普遍使用使司令部和指揮官有充分的保障,能夠準確得到關於賦於部隊的任務完成的情況,善於組織與航空兵的動作協同,我對此有相當高的評價。
千言萬語就是一句話,在1943年底蘇軍真正學會大兵團作戰之前,德軍的整體素質仍然高於蘇軍,既然質量相差太多,那麼在戰役戰鬥中,蘇軍只能依靠數量優勢來彌補差距,這不是朱可夫個人能力的問題。比如在蘇德戰場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在南線前後投入了200萬兵力,而蘇軍累計參戰的也不過300多萬人,大約是1.5比1的樣子,哪裡來的五六倍優勢?
(朱可夫和蒙哥馬利)
在1944年之前,蘇軍對德軍的兵力優勢,最高峰時也就2比1左右,即作戰部隊是600多萬對陣300萬,如果蘇軍真有1000萬以上的一線作戰部隊(不是總兵力的人頭數),德華人早就頂不住了。
-
16 # 南浦清江萬里橋
朱可夫作為蘇聯衛國戰爭的英雄,是世界著名的軍事家,保衛莫斯科,保衛列寧格勒,在一片頹勢中勝利反攻葉利尼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戰役,巴格拉齊昂行動,攻克柏林無一不體現了朱可夫的軍事才能,紅場勝利大閱兵使朱可夫的形象走向頂峰,現在俄羅斯又設立了朱可夫勳章以表彰為俄羅斯立下戰功的英雄,歷史已經證明,朱可夫是偉大的軍事家。這種問題也能提出來,真是貽笑大方。
回覆列表
的確,朱可夫在指揮蘇軍和德軍的對抗中,善於運用數倍於德軍的兵力優勢抗擊德軍。在朱可夫負責指揮的蘇德軍隊的對抗中,少有以少勝多的戰績,但並不是說朱可夫就是個浪得虛名的菜鳥,恰恰說明了朱可夫所具有的戰略眼光,這種眼光的實施,保證了蘇軍最後的勝利,當然不可否認,朱可夫有其固有的缺點,戰爭中哪個將帥沒有缺點呢?能把優點發揮到最大就是好的將領。那麼,朱可夫為什麼要集優勢兵力來抗擊德軍,而非多打些以少勝多,或兵力對等的反擊戰呢?,對抗德軍進攻的起初將領並非朱可夫,而朱可夫卻敏睿的看到,如果和德軍進行一對一的抗擊,蘇軍沒有勝算,戰略上是這樣,戰役戰鬥中也是這樣,因為德軍採用的是大兵團,重灌甲的合成突擊兵團,其閃擊戰就是靠裝甲叢集突擊,進攻速度快速,德軍步坦協同性強,配合默契。反觀蘇軍,沒有這種作戰經驗,裝甲力量處於劣勢,特別是缺少抵抗這種進攻的反裝甲武器,和指導思想,如德軍坦克如果和蘇軍坦克進行一對一的對抗,蘇軍必敗,德國三式坦克,黑豹坦克,虎式坦克,對蘇軍坦克有技術優勢,蘇軍多是用數倍於德軍的傷亡,和戰損才能打敗德軍,二戰中,包括蘇軍進攻伯林的戰鬥,大多是以蘇軍慘勝而進行的。朱可夫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要戰勝德軍就必須集中優勢兵力,這一點和我軍的指導思想類同,朱可夫接手指揮蘇軍作戰時,蘇軍處於潰敗的情況,建制被打亂,重兵器損失嚴重,而他的主要責任就是擋住德軍的步伐,而不是進攻,重新建立起各集團軍的建制佈防,應該說朱可夫的確成了斯大林的“救火隊員”角色。從戰略上講,朱可夫用優勢兵力抵擋德軍的布屬是成功的。如果採用以少勝多的打法,那麼,蘇軍就成了“添油戰術”,也無法達成抵擋德軍的目的。必須說明的是,蘇德戰爭中,區域性以少打多的戰爭很多,結果都不成功,因此,朱可夫只所以被蘇軍推崇,必有其過人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