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福讀史

    太平天國的土營寨的建立完全是適應太平軍永安建制後的戰略方針。

    太平軍初起之時,士兵人少,力量極其薄弱,而且處於被清軍追著打的狀態,需要集中力量對抗清軍。但是,自從永安城太平軍突圍後,太平軍一路吸收沿途百姓,力量悄然壯大。此時太平軍制定了一個戰略方針,“攻重城,舍要害,直指南京!”因為太平軍已經從廣西進入湖南,他們的作戰地區再也不是山嶺,而是清軍重兵防守的一座座堅城堡壘。

    對於如何攻克這一個個堅城堡壘成為了太平軍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太平軍起家骨幹本是楊秀清領導的燒炭工,本身就具備熟練的爆破技術。同時,太平軍進入湖南後,數以千計的煤礦工人前來投靠更是增強了他們的力量。於是太平軍除了用於廝殺的陸營之外,專門設立了土營。公元1852年9月,長沙之戰,太平軍土營首次投入戰鬥。史載太平軍“自南以至南京,遇有城池,則私挖地道,暗置地雷,以轟城牆。”土營的編制從定都南京後,擴充為兩軍,每軍12500人,其中將軍、師帥等每軍人數則達到了1750人。同時,修補城牆,興建工程也是由土營擔任,後來為了增加土營能力,還吸收了大批泥瓦匠工人。

    作為太平軍全新的兵種,類似於工兵職能的土營,其主要職能是挖掘地道,配合水、陸大軍攻城。當時太平軍攻城之法有裡應外合攻城法、偽裝清軍攻城法、長久圍困法等,其中土營的“穴地攻城法”使用最多,作用也是最大。其攻城步驟如下:

    第一,檢視:有專門測量城牆土壤何處堅硬的太平軍官吏,他們會選擇土質疏鬆地點用來挖掘地道,以收到最大的實效。

    第二,施工:為掩護土營挖掘地道,太平軍會敲鑼打鼓以分散清軍注意力,讓土營士兵得以順利挖掘。土營先在離城數里之外挖掘一大洞,然後邊挖邊樹立硬木支撐洞頂防止坍塌,一直挖到城牆根下。

    第三,奪城,太平軍會在空棺內填滿炸藥,運送到地道盡頭。然後在地道一路鋪滿稻草,順便將火藥或者引線置於其上,等到夜間降臨,則點火攻城。為了防止火藥受潮,太平軍會將引線用竹筒保護起來。

    在持續十幾年的時間裡,太平軍一直用此種戰術,屢試不爽!

    武昌之戰,太平軍用以上步驟,炸燬了城牆,佔領了武昌。南京之戰,太平軍也用同樣的辦法炸塌南京城牆五十餘丈。

    作為太平軍得心應手的殺器,土營給清軍造成了很大心理震懾!為了對抗太平軍穴地攻城

    ,清軍時常採取以下辦法。第一,清野法。騷情城外一切遮擋視線的障礙物,將城外五里之內的房屋全部拆除。

    第二,側聽法。古代為了防止敵人挖掘地道透入城內,多在城牆內埋有大甕,高薪聘請瞎子側臥傾聽。此種方法可以聽到離城五百步的聲響。

    第三,杯水法。分別在不同的方位放置水杯,一旦發現異常立刻找準土營挖掘方向,撅開土層灌水破壞地道。

    第四,月城法。在城牆內側設立堡壘,是為月城。在月城與城牆之間挖掘壕溝,如果太平軍挖透城牆就會被水倒灌。即使太平軍成功透過壕溝,那麼太平軍迎面看見的是清軍月城裡密密麻麻的槍口。

    可見,太平軍之所以能在十幾年間,攻克清朝數以百計的城牆,完全離不開土營的協助!

  • 2 # 季我努學社

    我們都知道1851年12月太平天國在永安分封諸王,隨後便一路北上,至1852年5月進入湖南境內。太平軍進攻湖南時,當時的湖南提督萬清棄城逃走,太平軍入城後,在當地打擊官紳地主,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同時太平軍的隊伍也在不斷地擴大,湖南數千的礦工紛紛起來參加太平軍,楊秀清便趁機將這些礦工組建成一支軍隊,定名為土營。土營成立之初,主要的成員是湖南的煤礦工人,他們的特長也在作戰中體現出來。土營成立後便擔任起了專門挖地道攻城的戰鬥任務,透過挖掘地道、放置炸藥等方法開啟步兵進攻的通道,成為太平天國運動極為仰仗的一支部隊。

    那麼,太平天國為什麼要建立土營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當時許多煤礦工人投靠太平軍以提供兵源外,還與當時太平軍的構成有關。1952年的太平軍四處征戰,以廣西為基地攻佔南方重城,在攻城的過程中太平軍步兵戰鬥力薄弱、損失慘重,讓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一直在考慮投入何種兵種、採取何種戰術來攻克清兵駐守的城鎮,因而在陸營之外,土營的建設也被提上了日程。

    土營在作戰中

    太平天國的土營相當於現代意義上的工兵部隊,當時太平軍共有陸營、水營、土營三營,其中土營是至關重要的一營,他們也頗受重視,被其他太平軍稱為“開龍口兄弟”。土營的最高長官為指揮,下設四位將軍,其下還有總制、監軍、軍帥、兩司馬等官職。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土營的規模又有所擴張,指揮全部由原來的湖南煤礦工人擔任,人數擴至三十餘人,將軍擴至六百餘人。同時,土營的人員構成也發生了變化,最初是由湖南的幾千煤礦工人組成,後來吸收了數量眾多的泥水匠。與此同時,土營的職能也有所擴大,除了轟炸城牆、挖掘地道外,還承擔著天京城的土木建設,由流動作戰轉向趨於穩定,主要任務變成了“專充穴地之役,鮮使打仗”。

    (圖注:外華人繪的太平天國運動)

    土營是在太平軍攻城掠地的過程中誕生的,他們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增強了太平軍的攻堅能力,使得太平軍能在短時間內攻克許多府州縣城,在太平軍北伐西征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當時曾有記載道:“到處俱用湖南煤夫握掘地道,恃為長技,無堅不破。” 據稱,當時土營發展出來兩層地道,透過引爆第一層地道來轟崩城牆,讓清軍忙於防堵時再引爆第二層地道,這樣就讓清軍難以防範,地道戰術由此也成為太平軍的一大利器。正是土營的戰功突出,土營將士受到了洪秀全的重賞,有七百多人被授予了地位較高的“師帥”一職。此外,土營的作戰能力也讓清軍佩服之至,曾稱 “在逆黨之中,此賊之功甚巨,論法實賊之魁”。

    參考文獻:

    徐偉民:《太平天國土營述略》,《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2期。

    鄭大發:《太平軍土營概述》,《學術論壇》1986年第3期。

    曾長秋:《太平軍在湖南建立土營、水營》,《軍事歷史》1994年第1期。

    毅強:《太平軍中的土營將士》,《當代礦工》2000年第7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觀音有幾種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