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日閒浮一大白
-
2 # 曹宗國
《紅樓夢》中寫了幾個人出家,特別是賈寶玉的出家,都是因為他們對封建社會具有強烈的反抗叛逆,嚮往人生自由卻又找不到解脫和出路,受到佛教禪宗影響,只好出家以擺脫現實。這和書中表現的宿命論思想一樣,正是作者和這部小說的歷史侷限性所在。
-
3 # 劍膽琴心之一天圓地方
《紅樓夢》原名叫《石頭記》,為什麼把《石頭記》又改成為《紅樓夢》呢?
賈寶寶誕生時銜玉而生,故起名為寶玉。賈者假也……
書中所用人名可見曹雪芹老先生之用心良苦,借書喻人也。甄士隱乃《真事隱去》,賈雨村(假語村言);賈寶玉(假的寶玉乃石頭也)。
《紅樓夢》由家族的興盛轉為頹廢之勢,從書中文化所述乃曹雪芹借指自家的一部發展史。曹氏家族在清朝早期任江寧織造,這說明了早期華人的穿戴曹氏家族全權掌握;從這裡可以顯示當時曹氏在浙江地區的財富控制力。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觀史當知也,見微知杜、懂的取捨者方為上者!觀范蠡之隱退,文種之身死;當知取捨之重也。
明朝沈萬三富可敵國以滿門抄斬而謝幕,大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富可敵國當以身死,發出了莫碰白虎之言。
國窮家富,富貴險中求;這就是危險訊號了。
妙玉出家當以身死,賈寶玉瘋顛隨佛;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空既是無,一切因果皆有到無是為無極。
作者曹雪芹在孤老清貧中死去,以致後部由別人代筆始以匯成;箇中辛酸由讀者淺嘗慢斟吧!
-
4 # 颶風認知
我看大家還是不要猜了。
《紅樓夢》太複雜,人們連這個小說的本身都還沒研究透,更何論去猜作者的心思?
我覺著吧,你猜來猜去也不會猜明白。
-
5 # 一片紅與紅樓夢
《紅樓夢》中的出家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看破紅塵出家的甄士隱。
看破紅塵離家出走的賈寶玉。
跛足道人吟唱的好了歌。
《紅樓夢》中的和尚,以癩頭和尚、跛足道人為例給大家解讀如下——
他二人在書的開頭、中間、結尾都多次的出現,來來去去,超度眾生。
曹雪芹塑造的這些和尚形象,顯示出了兩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方面:給小說《紅樓夢》披上了一層虛無神秘的外衣,以避嫌疑。
第二方面:小說《紅樓夢》流露出來了作者的“色空”觀念和虛無的主義思想。
-
6 # 找點美好
寄託了作者看破紅塵,放下一切,把慾望降到最低的思想。這是作者經歷了富貴溫柔鄉之後,繁華落盡成一夢的惆悵之後,心底最深處,對人生的最深切感悟吧?把身體需求和心理慾望歸於最平淡之後的卻是最安寧詳和的解脫吧?謝謝您邀請我回答,答的不好,不喜勿噴。
-
7 # 子曰先生
張愛玲曾經說過,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有人說,曹雪芹當初並未寫完《紅樓夢》,也有人說已經寫完,只是在流傳之中散逸。
甚至有的說,曹雪芹完成一百二十回小說寫作,後來不斷修改。
“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但是後面的沒來得及修改完,曹雪芹就去世了。
所以後四十回在民間流傳裡還有殘本,高鄂就是收集到了殘本,進行了寫作,所以在後四十回裡,有的段落寫得很精彩——那應該是曹公殘本里的內容。
以上是背景介紹。
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題主提到的“很多人出家”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我們沒法知道《紅樓夢》最後的結局到底怎樣,雖然第五回裡已經預言了,但因為看不到曹公原作,的確是一大恨。
再來說一下為什麼會有“出家”這個說法。在很大程度上,《紅樓夢》更像是一部佛經,是晚年的“賈寶玉”對自己前半生的反思,這樣,很多時候,他有些事是看得清看得透的。
就好像你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以前的事,榮華富貴不是那麼重要,遺憾的,也沒那麼重要了。
所以細讀《紅樓夢》,裡面說的真的是一種悲憫, 一種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因為經歷過那麼多浮華,所以參透一切,而最終的結局,還是出家了。
這樣,我們也能看到這本書寄予做著什麼樣的思想:
是一種勘破後的醒悟。
從高鄂版結局,出家的寶玉在雪地裡向著賈政磕頭,然後遁去,最後落了片茫茫大地真乾淨,到回到開頭,甄士隱出家寫出的《好了歌》。
真是浮塵若夢。
-
8 # 無字山人
《紅樓夢》中,無論是太虛幻境的設定,還是《好了歌》的出現,乃至各人物的結局、家族的衰落,甚至“大地白茫茫真乾淨”…無不指向一個主題—“空”。
這個“空”即是佛教中的空,也是須菩提給猴子取名,叫他也悟的“空”。
《紅樓夢》中反應的意思:空者,外相虛妄也、真性之皮囊也。功名富貴、嬌妻愛子無一不空,乃幻相耳。只有真性才是真實的。可惜人卻居於紅塵幻想中不肯自拔,徒勞悲苦。於是,主要人物要麼身死歸位,要麼遁入空門——在我看來反而是作者憐惜筆下的人物了。要是後十幾回真是墮落市井,不如平民,那比出家和死亡更慘。
當然,這是《紅樓夢》作者經歷人生後的精神指向。於我等凡夫俗子不可一論。賈也罷、甄也罷,放不下者依舊放不下。只求不忘善耳。
回覆列表
在《紅樓夢》這本曠世鉅作中,出家人代表了作者什麼思想,這個問題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還有作者的經歷有直接關係,《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
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回京後,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裡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
《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這時的曹家早就破落不堪,曹雪芹經歷過大富貴,再到無奈落魄,心裡也必產生出世之情,寶玉最後隨僧道而去,也代表他自己與世無爭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