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52322203936
-
2 # 使用者7715875998885
水上或陸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歡者特別的繁多。東晉陶淵明偏愛於菊;自李唐王朝以來,世上的人都特別的喜歡牡丹;可是我獨獨喜愛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汙穢的高潔,它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純淨而不妖媚。它內心通達而外形剛直,不像藤蔓四處蔓延,也不像枝幹四處縱橫。香氣遠而清純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遠遠的欣賞而不可以肆意的褻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隱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之人也。而蓮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愛菊之人,陶淵明死後很少聽到。愛蓮之人,與我同樣所好的又有幾人?(幾人又作何人)而愛牡丹之人呢,適合於大多數人也。
情景交融動靜結合——季羨林《清塘荷韻》賞析
●情景交融動靜結合●
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隨著一股股飄來的清香,展現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自然美景。這是散文《清塘荷韻》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清塘荷韻》敘述的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一個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從湖北洪湖捎來幾顆蓮子,作者把它投入池塘裡,在一年復一年的焦急等待中,蟄伏的蓮子終於破土而出,其形其色蔚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的哲理,從"生存的力量"中獲得人生的感悟。
情景交融是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你看,從蓮子入水的那一天起,作者的心境與它的命運就息息相關。從此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眼。第一年、第二年,雖引頸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鍾地對它寄託著期待,切盼奇蹟的出現。在第三年雖在投蓮子的地方長出幾片圓圓的綠葉,但細弱單薄,作者在憐惜之餘仍希望不減。直到第四年,一夜之間,冒出幾十支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那荷花的朵數,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在這一系列的描述中,寫景是為了襯托人的心情,抒情是為了烘托景物的變化。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此時,達到了"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粹之迎,互藏其宅"的境界。
動靜結合又是這篇散文的另一特色。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時候,作者善於把"動"的感受融和到"靜"的景物中,使物象成為人活動的延伸。如蓮子在水中靜臥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綠透了全池塘,紅染了半邊天,真是不動則已,一動則令人驚歎!這一動一靜的反差契合顯示出自然界中難以抗拒的求生力量,也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又如在池塘畔,四周靜得人們可盡情地吮吸縷縷的清香,即使一片蓮瓣落入綠肥紅豔的水中,也未打破寧靜,真靜得出奇!但一旦小白波斯貓躍入水中,隨著"撲通"的響聲,不僅人從靜倚中驚醒,連水中的月亮也被攪得支離破碎。作者抓取人與物瞬間動靜轉化的細節,不論是虛擬或是實寫都描寫得飛動跳躍,反映了物對人的心理所產生複雜的影響,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回答者:手握小靈通-助理二級6-417:16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裡,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充套件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