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口腔醫學曹醫生
-
2 # 金等商貿
現代的未開化地區和古代人類以食用粗糙的食物:堅果,生的或半生的蔬菜和肉類為主,牙槽骨受咬合力刺激強,骨的體積和強度相應增加。 智齒萌出時,牙弓上會有足夠大的空間。而文明程度高的地區,以加工食物為主,咀嚼不需要很大的力量,牙槽骨發育差,因而智齒萌出沒有空間。不僅如此,由於牙槽骨體積不夠,牙齒擁擠機會更多,相對會有更多的人需要牙齒矯正。人類由食物缺乏過渡到食物充足也只有幾百年,世界上還有很多地區處在缺乏食物的狀態。這個轉變過程太快,食物型別轉變後,我們的身體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智齒,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一樣,也是由於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而高發的疾病之一。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智齒是人類進化的必然。當然,智齒並非指心智成熟才會長,而是成長的時段剛好是一般人心智成熟的時段而得以為名。
在原始人類階段,由於粗糙食物的磨耗,牙齒的高度和寬度不斷減少,後面牙齒有足夠的空間依次的向前移動,從而使我們的第三顆磨牙(也就是智齒)能夠在16歲左右開始萌出。
但是現代隨著人類食物日亦精細,牙齒的磨耗日益減少,同時由於咀嚼精細食物對頜骨的刺激降低,使得頜骨慢慢退化,逐漸縮小,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牙齒萌出空間不足,智齒的萌出時間也相應的推遲到成年之後,也就是18~30歲之間,由於一般認為這個階段是智力發育的高峰時期,所以人們常常稱這顆牙齒叫做“智齒”,也就產生了“智齒”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