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朋哥是社會人

    古希臘天文學需要大量資料的記錄,需要大量公式的演算。任何文字的記載,都是歷史的重要一筆。也正是文字的記載,使得歷史有了重大程序。

    所以說,古希臘天文學對歷史學的誕生有重大作用。

    但如今,任何歷史的遺物與記載都是研究歷史學的重要依據,但是,天文學與歷史學,本就是不同的兩個學科。過往的天文學是歷史學誕生的重要條件,到如今的天文學,與歷史學的交集卻很少了。

    也許對未來的人來說,如今的天文學也是未來歷史學研究的物件,但現在來說,交集不大。

  • 2 # 來一碗水果撈

    遠古文明,天地混沌,學科雜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們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慢慢地摸索,然後到近代,誕生了近代意義上的各種學科。現在的學科,更專業,更細緻。學科雜糅的情況較少見啦。

    比如雖然說文史哲不分家,數理化一體。但在專業問題上,對學科的區分度顯然更高了。

  • 3 # 布衣尋道

    對題主的提法不太認可,我認為歷史學不是起源於天文學,而是起源於人們對曾經發生過事件的追索和考證。

    最早可考是中中國產生了“史書”並形成了傳承,甚至得到統治者——“朝庭”的支援和奉行。中國歷史學起源於《春秋》成形於《史記》。

    由於古天文學包含記時、祭祀、曆法等內容,是古人留下記錄與痕跡的最多且重要的內容,確實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參考依據,可以透過這些來了解當時古人的行為模式、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

    而進入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時代,書籍與文化藝術作品就成為後人更準確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

    所以,天文學就成了歷史學的輔助研究內容,近現代天文物理學的研究,幾乎推翻了古天文學的絕大部分認識,因此古天文學在歷史學研究中佔據的比重也越來越小。

  • 4 # 一老沈一

    (歐多克索斯)

    不知道題主這個說法的根據是什麼。古希臘,天文和歷史都有傲人的成就。但是,第一,古希臘有不少人在研究天問現象,不過還沒還形成專門的“天文學”這樣的學科;第二,古希臘也有幾個著名的史學家,但也沒形成獨立的”歷史學”這門學科;第三,古希臘天文研究對歷史研究的誕生是否起過重要作用,恕我孤陋,好像二者之間沒啥大關係。

    (恩培多克勒)

    古希臘對天文現象的觀測研究,的確有所成就。

    據說,生於約公元前625年的泰勒斯,曾預報了他死後才發生的日食。

    又據說,生於公元前493年的恩培多克勒,正確解釋了日食形成的規律——因為月亮走到了太陽和地球之間。

    還據說,同時的阿那克薩戈正確解釋了月食——地球走到了太陽和月亮之間。他還說銀河是許多遠處的星星所發出的光;月亮上有山有谷;太陽不過是一塊灼熱的石頭,並不存在什麼太陽神。關於太陽的這些話,只能看做是猜測或者推斷。

    生於公元前408年的歐多克索斯,根據實際觀測和幾何原理,嘗試構想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幾何模型。

    除歐多克索斯有著作傳於後世,前面幾位的事蹟和思想,基本是別人的轉述。

    (希羅多德)

    古希臘的三位史學家。

    古希臘有三位著名的史學家——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前425 年)、修昔底德(約公元前460-前400年)和色諾芬(約公元前431-前354年)。

    希羅多德被西方稱為“史學之父”。其出生於哈利卡爾納蘇斯,希波戰爭後居於雅典,後成為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朋友,參加了雅典在南義大利建立圖裡殖民城邦的活動,成為該城公民。希羅多德的寫了以希波戰爭為主軸的通史體裁著作《歷史》;共9卷。書中用約一半篇幅介紹埃及、巴比倫和波斯各東方古國的歷史。

    修昔底德寫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曾任雅典將軍,後因故被流放,於是專心記述這次他認為是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爭。紀實詳細,史事準確。

    (修昔底德)

    色諾芬生活於城邦危機時代,出身雅典上層公民,拜蘇格拉底為師,政治觀點與柏拉圖相近。寫了《希臘史》,有意作為修昔底德著作的續篇,記述公元前411年至362年的史事。但總體上比不上前兩位。

    後面這三位史學作者,並不是研究天文的,好像也沒受到多少天文方面的影響,以致他們下決心寫上述史學的書籍。

    既然一開始就沒有什麼密切關係,後來缺少交集也就正常了。

    有一套四個外國學者寫的《哈佛中國史》,裡面一個作者,的確是運用氣候學考察歷史了——小冰河時代對元明社會的影響。不過有學者指出,這個叫卜正民的外國學者所謂的“小冰河時代”,與竺可楨先生的界定是有出入的。

    歷史研究方法的“複雜化”,是20世紀後期出現的現象,即利用更多的現代知識和手段,回過頭來審視以往對歷史的研究。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歷史和很多以前“不搭界”的學科,反倒是可能產生更多交集的。

    順便說一句,本人的看法,前面說到的三位古希臘史學家,比起司馬遷來,總感覺還有點距離——他們寫的其實是斷代史,不到百年;或是專業史,比如戰爭史。司馬遷的《史記》,記述了三千年,而且無所不包。

    曾寫過一個問答,比較了司馬遷和上述三位,還有羅馬幾位史學家的著作。有興趣可搜出來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越火線平民武器最好用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