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3564729493

    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為,牛喜群居。牛群在長期共處過程中,透過相互交鋒,可以形成群體等級制度和優勢序列。這種優勢序列在規定牛群的放牧遊走路線、按時歸牧、有條不紊進入擠奶廳以及防禦敵害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放牧時寸常以3~5頭結群活動;舍飼時僅有2%單獨散窩,40%以上3~5頭結群臥地。根據此特性,在牛群轉移時,常以小群驅趕為宜。牛群過大則會影響牛的辨識能力,增加爭鬥次數,影響採食。因此牛群規模應控制在70頭以下,每頭牛的適宜活動面積為15~30平方米。

    2.排洩行為

    牛一天一般排尿約9次、排糞12~18次。牛排洩的次數和排洩量隨採食飼料的性質和數量、環境溫度以及牛個體不同而異。雖然牛的排洩行為不能在發生次數上進行特殊的調節,又不能使其自覺地在某一區域排洩。但是,在夜晚和壞天氣情況下,散放牛群傾向於聚集一處,於是所排糞便大量淤積一處牛對糞便毫不在意,經常行走和躺臥在排洩物上。有證據表明乳牛可形成模仿性行為,當一頭牛排糞或排尿時,其他的牛隻可能跟著排洩。公牛和母牛正常的排糞姿勢是尾巴從尾根處彎曲向上拱起,背拱起,後腿向前撇開。擺出這種姿勢可避免排洩物汙染自身的可能性。

    3.交流行為

    牛的個體都可以透過傳遞姿勢、聲音、氣味等不同訊號來進行與同類之間的交流,但大多數行為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學習和訓練過程才能準確無誤地掌握,通常,這種學習過程只發生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如果錯過這個階段,則無法建立這種相似的行為。如將初生牛隻隔離2~3個月,會發現它們將很難與其他犢牛相處。

    4.仿效行為

    仿效行為就是相互模仿行為。當一頭牛開始從牛舍或牧場走向擠奶廳時,其他牛會跟著走;而其他牛跟著走,第一頭牛就會繼續走下去。在飼養管理中利用牛的這一行為特點,使牛統一行動,大大節約了勞力成本。但仿效行為有時也會帶來不良後果,如一頭牛翻越圍欄,其他牛會跟著跳出去。

    5.尋求庇護

    牛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會尋找庇護場所,或聚集在一起共同抵禦惡劣條件。放牧牛在遇大風、暴雨時會背對風雨並隨時準備逃離。夏季中午炎熱時,牛會尋找陰涼或有水的地方休息,而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採食。舍飼肉牛運動場應設涼棚,供遮陽、避雨或擋風雪夏季中午炎熱或冬季嚴寒時,可讓牛在舍內休息。

    6.探究行為

    探究或探索是牛對環境刺激的本能反應,它透過看(視)、聽聞(嗅)、嘗(味)、觸等感覺器官完成。當牛進入新的環境(如新圈舍、新牛群)或牛群中引入新個體時,牛的第一表現就是探究,逐步認識、熟悉新環境,並儘量與之適應或加以利用。在近距離內探察初次見到的物體時,如果牛感到沒有危險,便會走向前去,仔細檢視番,透過五官瞭解該物體的性狀,如果口味尚可,它還會嚼一嚼,甚至吞下去。在舍飼條件下,當舍門開啟或運動場圍欄出現缺口,牛會跑出去探究,有時,在“頭牛”的帶領下,甚至成群牛都會跑出去“溜達”。犢牛比成年牛更具好奇心,其探究行為也更為強烈。

  • 2 # 使用者2795680899792

    牛的特徵牛頭大眼、長著堅硬的牛角,渾身是有無窮無盡的勁,較起勁來力大無比,幹起活來任老任苑人民的老黃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咪總是流眼淚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