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在中國古代,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往往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上知天文”中就包括對天文和氣象知識的 瞭解。現在仍有不少人受了這種影響,搞不清天文和氣象這兩門學科之間的關係。在古代,各門自然_科都處於萌芽狀 態,兩門或者幾門自然學科混在一起是常有的事,古人以為 天文學和氣象學都是研究“天”的,把它們混在一起,那是毫 不奇怪的。但是,現在天文學和氣象學都大大地發展了,已經形成了兩門不同的學科。天文學是研究天體的科學,它主要研究天體的運動、天 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天體自身的物理狀況和它們的來龍去 脈。把地球當做太陽系的一個行星來考察時,也把它看成一 個天體,因此也是天文學的研究物件。氣象學的研究物件則是地球大氣層。如果你看了《十萬 個為什麼》(新世紀版)的本冊和地球科學分冊,就會對天文 學和氣象學所研究的物件,有一個明確的瞭解。天文和氣象既然是兩門不同的科學,它們是否就完全沒有關係呢?也不是的。天氣的變化主要是地球大氣的運動引 起的,但是一些天文上的因素也可能會對天氣的變化起一些 影響,其中太陽的活動對地球的長期氣候變化可能有極重要 的影響。如在公元16451715年這70年間和公元1460 1550年這90年間,都是太陽活動的持續的極小期,它們都與 地球的兩個寒冷期相符。當時,全球平均溫度分別下降了 0.5It;而中世紀的太陽活動極大期,與當時的地球溫暖期也是相吻合的。除了太陽以外,還有一些天體對地球上的天氣變化有影 響。有人認為,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除了產生地球上海洋 的潮汐外,還引起地球大氣的潮汐,影響大氣環流。我們晚上 看到的流星,對天氣變化也有影響。比如下雨要有兩個條件: 一是大氣中有足夠的水汽;二是有一定的灰塵或帶電粒子, 作為水汽凝結成雨滴的凝結核。流星在大氣中燒燬後就留下了大量的微粒作為凝結核,促使雨滴的形成。如果我們弄清了這些天文因素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就可以把天文研究成果用來改進長期天氣預報。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天氣預報經驗,有些天氣預報的農諺就是根據天文因素編出來的。天文觀測也要有一定的天氣條件,如在雨天和陰天,光學望遠鏡就無法使用。因此,準確的天氣預報,也有助於天文觀測和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sual Studio啟動檔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