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細讀陳壽寫得《三國志》武帝記,會發現陳壽對曹操其實是有四個稱呼的:太祖,曹公,魏公,魏王。

    曹操雖然一生沒有稱帝,但他是魏國的實際創立者,曹丕稱帝后,尊曹操為武皇帝,晉繼承於魏,所以曹操稱太祖司馬氏也沒有異議。那為什麼陳壽的《三國志》,只在迎接漢武帝以前稱曹操太祖呢?這簡單理解就是陳壽給曹操拍馬屁了。

    《三國志》開篇寫道:太祖武皇帝,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曹操從出生到迎接漢獻帝,期間身份,地位不斷變化,小時候放蕩不羈,愛搞惡作劇,二十歲舉孝廉,當頓丘縣令,黃巾起義時擔任騎都尉……,這些官職都是很小的,也一直變化,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對曹操的稱呼是反覆考慮過的,這一段時間稱呼曹操年輕人,曹縣令,曹都尉都有貶低曹操的意思,晉朝政權能接受這樣的稱呼嗎,不如以太祖相稱,算是給曹操帶了個高帽,也討好了晉朝的當權者。

    曹操把漢獻帝迎接到許都後,漢獻帝封曹操為大將軍,封爵武平侯,因為袁紹的官職在曹操之下,袁紹很不服氣,不接受天子封賞,當時袁紹勢利很大,為穩住袁紹,曹操把大將軍的職務讓給了袁紹,漢獻帝又拜曹操為司空,車騎將軍。漢朝皇帝以下設三公,三公以下是九卿。司徒,司馬,司空位列三公,所以陳壽寫到這裡,把曹操的稱呼改為“公”,這很合理,曹操沒有當皇帝,三公只在皇帝一人之下。

    到建安十三年,漢朝撤銷了三公的官職,改為丞相和御史大夫,曹操當了丞相,《三國演義》一般稱呼曹操為丞相,建安十八年,曹操又高升了,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又加九錫,把冀州的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十個郡封給了曹操,曹操有了自己的封地,可以在封地上建立魏國的宗廟社稷,有了自己名正言順的文武大臣,這時候《三國志》裡稱曹操公,其實是魏公。

    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封曹操魏王,陳壽也以“王”稱呼曹操:

    二十二年春正月,王軍居巢,

    三月,王引軍還,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這裡稱曹操魏王。曹魏的名號也由此而來。

    總結:《三國志》開篇,陳壽稱曹操太祖,是因為曹操當時官職太低,不好以實際官職稱呼,迎接漢獻帝后,曹操已經位列三公,所以稱呼曹操為“曹公”,以後曹操權利越來越大,就以實際官職相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生物可以當做人類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