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以待人,遇事忍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我們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之一。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講一點寬容和忍讓,不去死爭個先後高下,雖然個人吃點虧,卻減少了無意義的矛盾和衝突,可以團結更多的同事,維護家庭的和睦。但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雙方發生糾紛,一方顧全大局,剋制自己,一讓再讓;另一方則無理攪三分,得寸進尺。在這種情況下,僅僅寬容、忍讓顯然是不行的。那麼,老實人遇到這種得寸進尺的人該怎麼辦呢?下面的幾點建議可供參考。(1)劃清界限,該讓的大方地讓,該爭的堅決地爭。所謂劃清界限,就是要劃清爭執的問題是原則性的,還是非原則性的。對非原則性的問題,可以講忍讓、講寬容,不去計較。對原則性的問題,特別是重大的原則問題,牽涉到個人的根本利益的問題(政治的、經濟的、道德的),則應當旗幟鮮明,寸步不讓,爭個一清二楚。在重大的是非問題上,任何退讓都是對歪風邪氣的支援和縱容。一般的經濟利益糾紛,為求得糾紛的順利解決,適當的讓,仍然是可取的;但讓到一定程度後,如果對方仍然得寸進尺,就不能一讓再讓,而應據理力爭,求得公平合理的解決。(2)講究方法,合理合法、有理有禮有節地去爭。與得寸進尺的人打交道,往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所以爭的時候應透過一定的組織,依照一定的行政、法律程式。這樣做,一是中間有仲裁者,二是判斷是非有客觀依據(政策、法律、規章制度等)。有的人出於對得寸進尺者的義憤,往往一時感情用事,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事情,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說了過頭的話,或動手動腳,做了違法的事,有理反而變成了無理,這是特別應該警惕、應該避免的。講究方法,做到合理合法、有理有禮有節是非常必要的。(3)把“醜話”說在前頭。與得寸進尺者打交道,最好預先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爭執或糾紛的發生。對可能發生爭執的事情,可事先講清楚;可能發生權益糾紛的,可事先透過中間人訂立協議、合同之類的東西,把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寫清楚,到時“照章辦事”就行了。
寬以待人,遇事忍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我們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之一。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講一點寬容和忍讓,不去死爭個先後高下,雖然個人吃點虧,卻減少了無意義的矛盾和衝突,可以團結更多的同事,維護家庭的和睦。但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雙方發生糾紛,一方顧全大局,剋制自己,一讓再讓;另一方則無理攪三分,得寸進尺。在這種情況下,僅僅寬容、忍讓顯然是不行的。那麼,老實人遇到這種得寸進尺的人該怎麼辦呢?下面的幾點建議可供參考。(1)劃清界限,該讓的大方地讓,該爭的堅決地爭。所謂劃清界限,就是要劃清爭執的問題是原則性的,還是非原則性的。對非原則性的問題,可以講忍讓、講寬容,不去計較。對原則性的問題,特別是重大的原則問題,牽涉到個人的根本利益的問題(政治的、經濟的、道德的),則應當旗幟鮮明,寸步不讓,爭個一清二楚。在重大的是非問題上,任何退讓都是對歪風邪氣的支援和縱容。一般的經濟利益糾紛,為求得糾紛的順利解決,適當的讓,仍然是可取的;但讓到一定程度後,如果對方仍然得寸進尺,就不能一讓再讓,而應據理力爭,求得公平合理的解決。(2)講究方法,合理合法、有理有禮有節地去爭。與得寸進尺的人打交道,往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所以爭的時候應透過一定的組織,依照一定的行政、法律程式。這樣做,一是中間有仲裁者,二是判斷是非有客觀依據(政策、法律、規章制度等)。有的人出於對得寸進尺者的義憤,往往一時感情用事,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事情,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說了過頭的話,或動手動腳,做了違法的事,有理反而變成了無理,這是特別應該警惕、應該避免的。講究方法,做到合理合法、有理有禮有節是非常必要的。(3)把“醜話”說在前頭。與得寸進尺者打交道,最好預先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爭執或糾紛的發生。對可能發生爭執的事情,可事先講清楚;可能發生權益糾紛的,可事先透過中間人訂立協議、合同之類的東西,把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寫清楚,到時“照章辦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