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的由來 按正式記載,16世紀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的球類,是籃球的前身。當實心橡皮球投入掛在運動場一邊高處的石圈裡面,贏隊的球員就有資格獲得全場觀眾的衣服;而輸隊的隊長則要被砍頭。 近代籃球是加拿大人奈斯密斯於1891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春田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發明的。當時他想設計一種既能保持遊戲技術又能在體育館等特定場合進行的活動。剛開始此球被稱為奈斯密斯球但他本人認為叫籃球更合適。因為這個運動是用桃枝編成籃子掛在牆上,把球投入籃中,“籃球”之名更形象些。 因為球籃掛在離地3米的高處,而籃底又是封閉的,所以每投進一球,就要由一個人爬上專設的梯子從籃筐裡把球取出來。那時的遮板用鐵絲網,球則用足球代替。到了1906年,籃筐才改成空心圈,並用金屬筐代替枝筐。 參加籃球比賽的人數開始並不固定,通常是每隊7人或9人,有時則多達50人。場地大小也不固定,也不設邊界線,可以任意活動。 1891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國際青年訓練學校,有一個叫詹姆士·史密斯的體育教師,接受了體育系主任交給的一項任務,要他發明一種冬天能在室內比賽並能引起興趣的團隊運動任務。於是,史密斯融合了印第安人所玩的長曲棍球和英華人所玩的足球,設計了一種可以在室內進行的運動。 有一次,史密斯在學校健身房兩側各釘上一隻空籃框,讓分成兩隊的球員,設法將球投入對方的籃框裡,以投進多少決定勝負。 最初每個隊有7個隊員,比賽時間為3節,每節20分鐘。比賽時,一旦球投入籃框,比賽就要停止,由專門的撿球員爬上梯子,把球從籃框裡取出來。 到了1893年,開始使用籃圈和附在上面的網狀袋子,球員投中之後,裁判員就拉動一條附在網袋上的繩子,使球掉下來。後來為了防止看臺的觀眾影響球員的投球,設定了籃板。大約到了1913年,無底的籃網才開始使用。1936年,籃球被正式列為奧林匹克運動專案。 西元1892年1月20日 在美國麻州春田青年會舉行了歷史上的第一場賽 最初是將兩個籃子懸掛在室內體育館兩端牆上約 10 呎處 這也就是籃球的由來 比賽時,每當球員擲中目標,球就停在籃裡,必須登梯將球取出才能繼續比賽 不久,桃籃便被金屬取代 兩年後,由於基督教青年會之推廣 籃球運動於西元 1894 年傳入中國天津,不出幾年便遍全國各地 直到今天,籃球不但是學校體育的主要教材,同時亦是青年朋友們的最愛 籃球運動是學校體育的主要教材之一 不僅可以訓練個人跑、跳、擲、轉身、突停等全身的活動,以及手眼的協調能力 更能激發個人與團隊的互助合作關係 不可否認的,由於強力籃球觀念的蓬勃發展 籃球運動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身體碰撞的機會愈來愈多 為了應付瞬息萬變的球場環境,並能快速、穩定的處理來球 在個人進攻與防守的基本動作的純熟度亦需相對提高 方能縱橫球場,盡情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
籃球的由來 按正式記載,16世紀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的球類,是籃球的前身。當實心橡皮球投入掛在運動場一邊高處的石圈裡面,贏隊的球員就有資格獲得全場觀眾的衣服;而輸隊的隊長則要被砍頭。 近代籃球是加拿大人奈斯密斯於1891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春田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發明的。當時他想設計一種既能保持遊戲技術又能在體育館等特定場合進行的活動。剛開始此球被稱為奈斯密斯球但他本人認為叫籃球更合適。因為這個運動是用桃枝編成籃子掛在牆上,把球投入籃中,“籃球”之名更形象些。 因為球籃掛在離地3米的高處,而籃底又是封閉的,所以每投進一球,就要由一個人爬上專設的梯子從籃筐裡把球取出來。那時的遮板用鐵絲網,球則用足球代替。到了1906年,籃筐才改成空心圈,並用金屬筐代替枝筐。 參加籃球比賽的人數開始並不固定,通常是每隊7人或9人,有時則多達50人。場地大小也不固定,也不設邊界線,可以任意活動。 1891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國際青年訓練學校,有一個叫詹姆士·史密斯的體育教師,接受了體育系主任交給的一項任務,要他發明一種冬天能在室內比賽並能引起興趣的團隊運動任務。於是,史密斯融合了印第安人所玩的長曲棍球和英華人所玩的足球,設計了一種可以在室內進行的運動。 有一次,史密斯在學校健身房兩側各釘上一隻空籃框,讓分成兩隊的球員,設法將球投入對方的籃框裡,以投進多少決定勝負。 最初每個隊有7個隊員,比賽時間為3節,每節20分鐘。比賽時,一旦球投入籃框,比賽就要停止,由專門的撿球員爬上梯子,把球從籃框裡取出來。 到了1893年,開始使用籃圈和附在上面的網狀袋子,球員投中之後,裁判員就拉動一條附在網袋上的繩子,使球掉下來。後來為了防止看臺的觀眾影響球員的投球,設定了籃板。大約到了1913年,無底的籃網才開始使用。1936年,籃球被正式列為奧林匹克運動專案。 西元1892年1月20日 在美國麻州春田青年會舉行了歷史上的第一場賽 最初是將兩個籃子懸掛在室內體育館兩端牆上約 10 呎處 這也就是籃球的由來 比賽時,每當球員擲中目標,球就停在籃裡,必須登梯將球取出才能繼續比賽 不久,桃籃便被金屬取代 兩年後,由於基督教青年會之推廣 籃球運動於西元 1894 年傳入中國天津,不出幾年便遍全國各地 直到今天,籃球不但是學校體育的主要教材,同時亦是青年朋友們的最愛 籃球運動是學校體育的主要教材之一 不僅可以訓練個人跑、跳、擲、轉身、突停等全身的活動,以及手眼的協調能力 更能激發個人與團隊的互助合作關係 不可否認的,由於強力籃球觀念的蓬勃發展 籃球運動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身體碰撞的機會愈來愈多 為了應付瞬息萬變的球場環境,並能快速、穩定的處理來球 在個人進攻與防守的基本動作的純熟度亦需相對提高 方能縱橫球場,盡情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