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速速影片

    答:張騫出使西域對歷史主要有以下幾點影響:(1)開拓了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2)促進了中國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3)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4)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5)加速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 2 # daazhu2

    張騫回國後向武帝詳細彙報了西域情況,建議招伊犁河畔的烏孫國東返敦煌,同漢朝共同抗擊匈奴,同時提出應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漢武帝非常重視這些意見。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次,他率領300多人組成的使團,攜帶金幣絲帛鉅萬,牛羊刀頭。到達烏孫時正值其內亂,勸說烏孫東返未能成功,乃分遣副使持節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公元前115年,張騫順利返回長安,烏孫派數十名使者攜禮同行至長安答謝。此後,漢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處於鹹海與裡海間)、條支(安息屬國,在今敘利亞一帶)和犁軒(附屬大秦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中國使節到達安息時,受到盛大歡迎,安息等國的使者其後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進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正式建立起來。

    張騫通西域後,漢族和西域各族間的經濟文化關係日趨密切。中國的絲綢經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中亞、西亞,源源不斷地運向歐亞非三大洲。希臘人喜歡中國的絲綢,稱中國為“賽里斯”(意為“絲綢之國”)。羅馬人也偏好中國絲綢,許多執政者都用中國絲綢做長袍。在這條“絲綢之路”上,一群群駱駝商人穿梭行進,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灌溉、造紙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裡的葡萄、胡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菠菜等食品帶到中國。中國的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刻也吸收了西域特長,更加豐富多彩。東西文化交融的頻繁,增長了人們的知識,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大大豐富了人類的文化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讚美醫生和醫院”的詩和詩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