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堯最棒

    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是一頭豬,除了飼料,什麼都不想,何來煩惱?

    自古人類就清楚:禍福相隨,利弊相倚,因為有思想,才有了人類的進步,同時也伴隨著煩惱。

    當人控制了自己的思想時,達到了高境界時,煩惱自然消除。這時的人能保持快樂,人的一切相應就更成功,人也會更健康,對別人也就更仁慈,壽命也就會更長。

    可是人若不經歷煩惱、悲憂、失敗的滋味,終生都會是幼稚的赤子,所以說,做為一個人,不僅會在歡樂時微笑,也要學會在困難中微笑。

  • 2 # 皛舒

    這個觀點不對。人類煩惱的根源是不懈努力的追求,而不是智力的本身。

    人活於世不可能沒有慾望,而智力發達的人的慾望追求,必定超過常人。

    世事最難的事就是夢想成真,人的夢想就是為實現慾望而努力拼搏。

    但是,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換句話說,就是慾望是一回事,實現是另一回事。所以,不懈努力並不能保證夢想成真。

    這恐怕才是不懈努力,可夢想難緣所產生煩惱根源所在。^o^

  • 3 # 健康生活踐行人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來看,智力是人類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基本保證,"沒有智力就不可能存在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智力的綜合運用也代表科技發達的水平。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智力不但不是人類煩惱的根源,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創造力。但是,如果我們把智力運用在那些違法亂紀,歪門邪道上或者把智力運用在戰爭;暴力等邪惡的事情上,那他就是人類煩惱的根源。所以,籠統的說智力是人類煩惱的根源對不對?是不能得出正確答案的。正確的答案是,如果我們合理的運用好人類的智力發展科技,改善生活,那就是造福人類,絕對不是人類煩惱的根源。。

  • 4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這是句模糊語,若深究下去,就是整個人類歷史,含義太大。簡介些分析方法,看懂能自答,不必問人,供參考。

    【1,先應界定核心詞和句義宗旨】

    主要是對三對關係的定位:(1)智力和智慧的區別。智力的廣義解=思力+行力=心力+身力,狹義解=智慧。解答角度不同,結論會有顯著區別。(2)煩惱和痛苦的區別。“煩惱“的狹義解指心理活動,廣義解指一切痛苦。解答角度不同,結論也會差別很大。(3)根源和因緣的區別。根源是單向的決定關係,因緣是互逆的平等關係,解答角度不同,結論也有差異。為方便敘述,下面內容都在“智慧是不是煩惱的根源”這個小範圍裡展開。

    【2,世俗結論】

    顯然,煩惱=無智慧、少智慧,所以說“智慧是煩惱根源”,是自相矛盾的。反之,說“智慧不是煩惱根源”,又是不準確的。也就是說,智慧與煩惱是反義,但又不構成因果關係,不能簡單說“是或不是”。

    【3,儒家結論】

    在儒家思想裡,“明明德”叫智慧,“思邪”叫煩惱,“反省”是二者的橋樑。學人常能依據聖教,反思內在的人性之邪,畢生改過糾錯,就趨向於成聖賢,最終實現“修齊治平”的理想。可見,煩惱是修身的起點,智慧是修身的終點,二者統一於儒家的“知行”中,密不可分。所以,說“智慧是或不是煩惱的根源”,都顛倒了立身出世的正理,必須明白看透。

    【4,道家結論】

    在道家思想裡,“悟道”叫智慧,“迷道”叫煩惱,“無為”是二者的橋樑。學人證道,必須先無慾,後無心,最終才能“明道、順道和用道”,突破時空束縛,達到圓滿。可見,道是“智慧與煩惱”的界限和標準,會道者智,違道者愚,二者是矛盾的兩極,能互為轉化,本是一體不分。所以,說“智慧=煩惱,或智慧是煩惱根,或煩惱是智慧根”,都是可以的。因為此時,“智慧和煩惱“同指人的悟性,是同一個,只是名稱叫法不同,其實沒區別。

    【5,佛家結論】

    在佛家根本教義上講,“明心”叫智慧,“失心”叫煩惱,“覺照“是二者的橋樑。學人前念迷心惑性為眾生,後念悟心知性為佛。可見,“智慧和煩惱“就是一念的距離,都指心的狀態,故與3相似,說“智慧即是煩惱,或煩惱是智慧的根源,或智慧是煩惱的根源”,都講的通。因為此時,有智無煩惱,無智有煩惱,此消彼長,還是統一在心上,沒有區別。

    總之,在不同的語境下,要做不同的解讀,而別固執某種看法,辯證靈活對待就好,因為三家聖教的結論都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示安靜的詞語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