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它跟GDP有什麼關係?
10
回覆列表
  • 1 # 後仰大風車

    馬拉松是一項好處多多的健身運動(健身、減肥,拒絕亞健康),也是一項十分容易讓人上癮的運動(跑步時人體會釋放內啡肽,這種激素使人感到開心),還是一項釋放壓力的運動(陳冠希老師當年就是透過跑步找回了自信,走出了陰影),更是一項廣交好友的綠色運動,不少人透過馬拉松比賽,結識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擴大了自己人脈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越來越自信。

    馬拉松跟GDP的關係

    馬拉松之所以叫馬拉松,是因為它跟跑步是不一樣的,跑步的成本很低,可能隨便穿個跑鞋,找個操場就能跑,但馬拉松不一樣,馬拉松運動很燒錢,據一個身邊常年參加馬拉松的朋友說,他每年都要參加幾次馬拉松比賽,每年都要在這上面花費不少的金錢,比如跑馬拉松的裝備,一雙好的跑鞋就需要上千塊錢、一件好的運動服、速乾衣、小腿套、短褲、或者壓縮褲,這些雜七雜八的運動裝備加起來至少也需要一兩千塊錢,而除了穿的衣物之外,跑馬拉松的人還會配備一個運動手環,運動手錶之類的高科技玩意用來檢測資料,而一個好的專業手環價格也相當不菲,一般來說沒個一兩千也是拿不下的。

    除了裝備,朋友還說跑馬拉松最燒錢的主要還是報名費,住宿費、請假扣工資等這些看不見的費用,比如報名費,一場大型的馬拉松比賽報名費大概一兩百塊錢,而你要飛去那裡參加比賽的話,就要去請假,朋友是公司的主管,所以請假不容易,請的次數多了,老闆還會扣點工資,除了老闆扣工資,去參加比賽的路費、住宿費吃喝等費用也是比較燒錢的,一次來回大概最少需要一千多,如此一算,一次馬拉松比賽,朋友說他自己就要燒掉小兩千大洋(主要是外地的馬拉松,自己城市的馬拉松還好,花銷不大)。

    前面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了吧,馬拉松很燒錢,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馬拉松是能夠促進GDP的增長的,因為準備、報名費這些費用為GDP創造了提升空間;

    而跑馬拉松的人越來越多,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有錢人越來越多了(燒錢的人多了),既然有錢人多了,就說明該地區或者國家的人民群眾的經濟消費水平(GDP)必定不會差到哪去,因為只有人們的物質收入和生活水平達到某種程度時,人們才會重視健康與保養,別看馬拉松累人,能經常參賽的,都是壕,所以,大家趕緊去參加馬拉松吧,說不定還能結交到幾位好(壕)朋友。

  • 2 # 愛跑步

    首先說說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跑馬拉松的問題吧。GDP這塊有點大,我還是比較專注於跑步,哈哈。

    馬拉松人群分為:

    1競技馬拉松人群:

    此類人群大多數是國內外專業競技運動員,追求的是成績的更高、更快、更強,還有豐厚的獎金,每一次馬拉松比賽都是他們衝在最前列,人數比例偏小,但是大多數獎金都屬於他們。

    2馬拉松愛好者人群:

    馬拉松主力軍,經常轉戰於國內各大馬拉松賽場,對跑步非常痴迷,已經達到信仰的狀態,每天的各種事物,跑步這一塊少說要佔用精力的30%,好多業餘大神、勵志故事都出於這幫人群,我把自己也定位在這群人裡,哈哈。

    最後說一下我不太擅長的經濟這一塊,我感覺人多了就會有市場,透過馬拉松把更多的人吸引到這座城市肯定會給城市帶來一定的宣傳效果,同時經濟上也會有好處的。

  • 3 # 何邊漫步

    馬拉松是一項全民運動,也是享應國家全民健身的號召。

    馬拉松這項運動與GDP確實有比較強的相關性。舉行馬拉松運動的國家和地區往往在人均GDP 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舉行。

    馬拉松這項運動,發達國家起步比較早,因為關於賽試的各項配套措施要跟上,比如沿途的飲水站,醫療,保衛工作,跑步線路與通勤線路等相關配套。還透過一些公共建築為運動愛好者提供一些物資寄存,交流的場所。

    國內這幾年在這些方面改善非常快,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建設了跑步的綠道系統,沿途也透過與品牌的合作引入對運動愛好者和志願者的服務。另外國內也已經有了專門組委會,來組織實施。使運動和商業相結合。

    越來越多人喜歡馬拉松運動。從另一方面講,說明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己經提高,人們享愛物質文明的同時,更注重精神文明。人們的環保意識,綠色健康水平超出了質的飛越。

  • 4 # 新得力

    跑馬拉松,與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GDP和國內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當溫飽不再成為問題,人們有充分的自由活動時間與空間,生活勢必向更高層次發展,追求身心靈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成為當前的主流。馬拉松運動,與當前的潮流不謀而合,有人追求成績,有人追求健康跑,有人利用馬拉松賽道各種時裝道具秀。既宣傳了城市主辦方,又高興了每個跑者,何樂而不為?

  • 5 # 每日經濟新聞

    所謂馬拉松週期,指的是當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並處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時,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賽事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透過對比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的資料可以確定,目前GDP已突破8000美元的中國已經進入馬拉松週期。當人均GDP上了8000美元臺階時,人們對體育和健康的追求會逐漸增加,體育產業會迎來穩步發展。

    2013年,美國的GDP是16.8萬億美金,體育產業佔GDP的4%左右;而中國2013年GDP為9.24萬億美金,體育產業約554億美金,約佔GDP的0.6%。從比例上看,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增速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在體育產業中,馬拉松等跑步專案由於裝備和場地的門檻要求極低,適合男女老少各種年齡段的人以適合自己的節奏進行鍛鍊。根據美國路跑協會公佈的數字,去年美國完成全程馬拉松的人數是541000人,其中47%是40歲以上的選手;半程馬拉松完成人數是180萬,其中一半左右為女性。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講,辦馬拉松賽事也是一筆劃算的經濟賬。馬拉松除了賽事本身產生的報名費、廣告冠名費、贊助費等收入;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馬拉松經濟還帶動了航空、物流、酒店、賓館、餐飲、電視直播權、新媒體營銷、文化、旅遊、消費等相關收入。

    此外,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賽事還具有強烈的娛樂屬性和社交屬性。從中國馬拉松賽事參與人群的年齡結構看,70%左右的人群是80後和90後群體,體育類APP可以記錄路跑的路線,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可以使得選手在第一時間展示參賽現場和全程經過以及賽事亮點。在中國目前階段,參與馬拉松的職業選手佔比低,絕大多數是普通跑者,在政策推動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尋求參與感與時尚娛樂方式,娛樂性和社交性是馬拉松如火如荼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插好非洲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