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卯叄
-
2 # 落梧ZH
沒有什麼特別的風俗,也就是父輩那一輩的人不去,我和表哥一起去祭拜爺爺罷了。我們那裡是農村,爺爺的墓長時間沒有打理,雜草叢生,墓碑上佈滿了風吹日曬的痕跡。我哥來了先把墓旁打掃一下,然後再放鞭炮,最後燒紙錢。他會對爺爺說一些話。我在旁邊看著,他說了一段時間站了起來和我一起看著火燃燒,燒成灰的紙錢隨風飄走了。現在我已不在家鄉。今年,也許像以往無數個清明一樣,哥哥去祭拜爺爺,只是沒有了我。
-
3 # 經濟資訊速遞
今年清明是國祭,淚灑清明節,全國共此時。
清明節
.
人間四月過清明,
全國猶在戰疫情。
宅家中,守規定,
故土難回思故鄉。
.
警報拉響音長鳴,
聲聲入耳祭亡靈。
化悲痛,為力量,
重振民心奔小康!
.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4月4日清明節,中國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4月4日10時,全華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清明,這個慎終追遠、寄託哀思的節日,此時此刻便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在這場空前的疫情中,許多人不幸罹難,獻出生命。
清明是承載情感的節日,春天是孕育萬物的季節。不忘卻過往,讓逝者安息;努力尋找確幸,願生者安康。更重要的是,透過此次疫情,要更加凝心聚力,更加堅定民族復興的歷史征程,奪取今年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最終勝利!
-
4 # 小城華子
每個地方清明節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我是生活在豫東平原上的一個四線城市。我們這裡清明節的風俗大概略懂一點,由於好多風俗習慣老一輩的傳承懂得比較多,只能知道一點。舉例來說吧,前幾天父母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上墳,聽說了一點,有一個風俗我才知道,我父親說要在清明節當天給我爺爺上墳,我媽媽說要在清明節之前給姥爺上墳,這個我原來還真不知道。其他的也就是去到墳院把周圍和墳頭打掃乾淨,然後擺貢品,燒紙、放炮、最後磕4個頭。今年的變化就是不讓放炮了,燒紙也需要小心,怕引起火災,現在環保安全管理的比較嚴格,這些我想大部分還是理解的,畢竟這些都是個形式,最重要的還是心裡惦記逝去的親人才是一種哀思懷念。
-
5 # 原裝老曹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祖,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
座標湖南邊陲小鎮,清明節算比較濃厚的節氣,和端午,中秋一樣,相較春節差點!
我們家鄉清明節主要是“掛清”,就是在墳頭上掛上紙做成的各式各樣的花。還有就是“上墳”:把墳墓磊高,在我們那墳墓越大,就有越孝順的說法,能保佑後代,子孫考大學!
小時時候都是買了白紙,自己剪出來的紙花插在竹棍上在去掛清,順便把墳山磊高點!
現在在外面了,清明也少回去,都是爸媽去掛清了
相比廣東這邊,沒這麼隆重!
今年也是和往年一樣,沒什麼變化,清明一到,遠遠看到各種顏色的紙花,可以提醒大家緬懷逝去的親人!
-
6 # 聽濤踏浪望嫻雲
關於清明節的地方性習慣,我們遼寧這邊也無非就是掃墓、踏青好像再也沒啥了。
至於今年對於他人,大多掃墓只是送點紙花,至於一些混的好的大佬級別的送點鮮花,花籃之類的。以前都燒點紙錢,今年在幾場大火的前提下,大多人都很自覺的忽略了這種習慣。
至於我本人,本來對於儀式感的風俗習慣有反感。這一點有一定的家族因素,我爺爺也是如此,只是去年冬天過了八十八歲生日的爺爺去了另一個世界。在他的吩咐下,一切從簡的下葬了。爺爺說:一生從小就沒了父親,身下還有弟弟。在日本侵略下的東北過著亡國奴一樣的生活,在他看來一切的儀式感的東西都是無用的,就連年節都不在意了。過著比討飯強一點的日子,都感覺滿足。如今生活好了,也不是什麼命運的事。在日本人沒來時也算是個大戶人家,到如今又回到從前了,依舊是沒什麼錢財的大戶人家。就連一些遠房的親戚,都不來往過密的大戶人家。原因就是一但聯絡過密
,禮往大了生活就變得艱難了,所以過了三代的宗親見面聊一聊往事也就罷了。因為搬了家,連我認識的都不多。但人不能忘本,在老家掌事的大伯家爺爺帶我過一次。必然我是家裡的老大哥,但爺爺走時誰都沒通知。
今年清明節,身為農民的我活很忙加之對儀式感反感的我連掃墓都沒去。在心裡祭奠一下,想想陪著爺爺的這些年,心酸是一定有的。即便是姥姥家我也是一樣。
這是間沒有什麼儀式感,能給我們平安幸福。一切靠自己的生活才踏實。努力抓住穩穩的幸福,沒有誰的命運是上天的恩賜。
最後囑咐對大家儘量避免野外用火,一場大火不知要塗炭多少生靈。向所有英烈默哀。
-
7 # 實實在在做好人888
我們家鄉,清明節,俗語,早清明,晚十一。就是清明節早幾天給逝去老人送紙錢上墳!今年與往年一樣,沒有什麼變化。
回覆列表
在下廣州人,今年疫情,倡議在家在網上祭祀,當讓今年就有別於過往。廣東這邊華僑多,每逢清明華僑回來的也多,所以傳承的風俗比較傳統
廣州行清,行清是粵語,意思涵蓋了,一家族的男女老少,全部一起在長輩擇好的日子那天,到祖先的墳前進行祭祀掃墓。
“清明四味”:燒豬或燒肉、甘蔗等水果、發糕麵點和紙錢元寶,還有茶有酒。這裡每樣祭品都有特別的象徵含義:
外皮酥脆金黃的燒豬寓意“紅皮赤壯”、身體健康;甘蔗外形有“節”,節節高升寓意漸入佳境;發糕則是蒸出來膨脹的,有蒸蒸日上,大展宏圖的意頭;而紙錢元寶,就是燒多少給祖先,就保佑自己能賺多少的意思。
其中這甘蔗最為講究,祭拜時,需要洗乾淨,並砍成段,祭拜後,大家可以吃,但需從頭吃到尾,沒吃完是不能扔掉的。意思是做事,善始善終有頭有尾。如果尾部實在吃不了,插進泥中,讓其自由發芽生長,寓意生命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