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於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藉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周瑜年方21歲。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一定能成功了。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藉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孫策親自前去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當時孫策本身也只是個將軍身份,這個中郎將是孫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於將軍。當時周瑜為24歲。年紀輕輕的周瑜,一到東吳便被封為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那裡很有威望,於是派他到廬江郡駐守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於今安徽當塗縣北,又名採石),後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縣西南)縣長。不久,孫策想奪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與中領軍同為重要軍事長官),兼江夏太守(實際上此時的江夏郡為劉表所有,孫策任命周瑜此職意在進討江夏取荊州)。周瑜隨孫策取荊州攻克皖縣(今安徽潛山縣),得到漢末大臣橋公(橋玄,官至太尉)兩個女兒。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孫策其時已據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徵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當週瑜名震江東成為孫氏政權開國元勳之時,諸葛亮還遠遠沒有出道。孔明14歲那年(公元194年),離家隨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變故又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17歲時(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轉到襄陽以西20裡的隆中(當時隆中屬荊州南陽郡)定居,開始過起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涯。所以當週瑜協助孫策開創江東(長江以南蘇、浙、皖一帶)基業之時,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讀之中。此時的瑜、亮自然無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從公元207年冬諸葛亮出山之後才能談起。一番話說得劉備既慚愧又高興,高興者就因為看到周瑜治軍的整肅。曹操兵敗後,曾致信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江表傳》)。這是曹操要面子的說法,也反襯出周瑜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周瑜擔任居巢縣長的時候,曾帶著幾百人到魯肅家請求資助糧食,魯肅家有兩囷米,每囷是三千斛(一斛是十鬥,一斗是十升,算算有多少米吧),魯肅就指了其中一囷送給周瑜。周瑜知其奇,遂結為好友。“囷米之交”也成為一個歷史典故。孫策死後,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稱其“才宜佐時”,權即見肅,肅獻榻上策,“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從此為孫權所信任和重用。曹操佔領荊州後順江而下,眾人皆勸孫權降曹,獨魯肅勸孫權拒曹,並勸其從鄱陽召還周瑜。孫權遂任周瑜為左督(正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破曹於赤壁。赤壁之戰結束兩年後,周瑜病危於巴丘,在遺書中有“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的囑咐,周瑜逝後孫權讓魯肅代瑜領兵,所以周瑜魯肅可稱是惺惺相惜,生死至交。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於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藉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周瑜年方21歲。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一定能成功了。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藉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孫策親自前去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當時孫策本身也只是個將軍身份,這個中郎將是孫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於將軍。當時周瑜為24歲。年紀輕輕的周瑜,一到東吳便被封為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那裡很有威望,於是派他到廬江郡駐守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於今安徽當塗縣北,又名採石),後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縣西南)縣長。不久,孫策想奪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與中領軍同為重要軍事長官),兼江夏太守(實際上此時的江夏郡為劉表所有,孫策任命周瑜此職意在進討江夏取荊州)。周瑜隨孫策取荊州攻克皖縣(今安徽潛山縣),得到漢末大臣橋公(橋玄,官至太尉)兩個女兒。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孫策其時已據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徵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當週瑜名震江東成為孫氏政權開國元勳之時,諸葛亮還遠遠沒有出道。孔明14歲那年(公元194年),離家隨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變故又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17歲時(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轉到襄陽以西20裡的隆中(當時隆中屬荊州南陽郡)定居,開始過起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涯。所以當週瑜協助孫策開創江東(長江以南蘇、浙、皖一帶)基業之時,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讀之中。此時的瑜、亮自然無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從公元207年冬諸葛亮出山之後才能談起。一番話說得劉備既慚愧又高興,高興者就因為看到周瑜治軍的整肅。曹操兵敗後,曾致信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江表傳》)。這是曹操要面子的說法,也反襯出周瑜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周瑜擔任居巢縣長的時候,曾帶著幾百人到魯肅家請求資助糧食,魯肅家有兩囷米,每囷是三千斛(一斛是十鬥,一斗是十升,算算有多少米吧),魯肅就指了其中一囷送給周瑜。周瑜知其奇,遂結為好友。“囷米之交”也成為一個歷史典故。孫策死後,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稱其“才宜佐時”,權即見肅,肅獻榻上策,“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從此為孫權所信任和重用。曹操佔領荊州後順江而下,眾人皆勸孫權降曹,獨魯肅勸孫權拒曹,並勸其從鄱陽召還周瑜。孫權遂任周瑜為左督(正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破曹於赤壁。赤壁之戰結束兩年後,周瑜病危於巴丘,在遺書中有“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的囑咐,周瑜逝後孫權讓魯肅代瑜領兵,所以周瑜魯肅可稱是惺惺相惜,生死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