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色我攝

    一隻腳在門裡,一隻腳在門外,請問算卦大師,我下一個時間是在門外還是門內呢?

    所以,學易當懂錯就是對!諸如此種!學問其中,參!

  • 2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易經》主要可以學到梅花佔,納甲六十四卦等占卜預測。能算準的機率不能達到半數。否則你們若吹牛兩天全準,買彩票,炒兩百倍槓桿期貨一萬第二天兩百萬。

    《易經》裡有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農業、醫學天文地理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等,是無所不包的奇書。

  • 3 # 一縷清風8287

    《周易》即是是一部預測經典,也是一部哲學經典。①,用於預測可以預知福禍,避免坎坷。古人說不知命者不為君子,所以周易告誡我們:有憂而知憂者吉,有憂而不知憂者兇。②,用於哲學可以明白事理,指導人生。比如《損卦》的卦辭說:“三人同行,往往會有一人因志向不合而離開;一人獨行反而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放棄就有收穫”。再比如《豫卦》的卦辭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要心存憂患意識,雖有頑疾也不會死”。這些卦辭都充滿了一定的哲學道理。當然周易不是萬能的,正如一位周易大師所說的:周易不能使衛星上天,但是絕對知道哪天發射的衛星上不了天。

  • 4 # 老罈子44874384

    《易經》通篇是講變化,變化的週期表現及成因。而最有思想價值的,則是如何取得平衡?而且,不是那種西方哲學形而上概念裡的“絕對均衡”,而是一種”動中之動”的“相對平衡”,亦可說是一種很有思辨性的“動衡”。

    宇宙萬物,生生不息,週而復始,蓋源於此。

    明朝的民間,有人畫出了那個太極”雙魚圖”,非常形象而簡明的標示了“動衡”的基本涵義。

    如何在社會的生產生活,以及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週期性變化中,深刻觀察,善於取之並把握”動衡”?這既是中華民族方法論系統的總綱,同時又是傑出的大戰略的思想基礎。

    動衡思想,也是,中華文明有別於西方文明的,獨為中華文明所特有,古為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之源,就是到了今天現代工業社會,仍堪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精髓所在。是祖先留給後人最為豐厚的思想寶藏。

    撇開有神論佛家不談。道家的傾向於弱勢的理念,儒家的傾向於權勢至上的等級制,要放在《易經》的意境裡看,不過是各持了一個極端,包括所謂不偏不倚的“中庸”觀,也只是週期動衡的一個剖面。真正,對各家思想有統領地位的,還是《易經》。

  • 5 # 哲修者儒門紫衣

    生命的真諦!

    易經是中國古老的經典之作,包涵了哲學,命理,自然規律,以及生命的真相。

    研究易經的人都知道,大道至簡,萬物循法的道理,不會去強求不屬於自己的事與物,人與情。

    易經是一部“百科全書”,六十四卦更是說盡了生命的本質與真諦!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能真正讀懂易經的人,都能從書中找到心靈的“寧靜”,不會去強求別人,也不會強求自己,因為,所有的事物發展都有它遵循的法則與軌跡,屬於你的,不必強求也是你的,不屬於你的,就算付出再多努力,也於事無補。

    我們現在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就是因為不曾讀過易經,或是沒讀懂易經,都喜歡追求那些本部屬於自己的功名利祿,所以,整日煩躁不安,無所適從。

    若是能靜下心來,好好讀一讀易經,從書中讀懂人生的真諦,也是好的!

    其實,我們能從易經中學到的很多,這個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人而異罷了。每個人讀易經的領悟各有不同,這就是易經的“神奇”所在。

    (有空不妨試著看看易經,有好沒壞啦!)

  • 6 # 魯卡爾

    中國真了不起,就是一分為二陰陽辯證法,白天悄悄的走,夜晚悄悄來,我在中間活,憑你怎麼著?若如迷信了,也就沒法活了。

  • 7 # 祁連論劍

    有一天下班回家,在小區門口被一算卦先生叫住,非要給我占卜一卦,說自己是黃山周易研究院的講師,精通周易,能夠準確預測未來,我說你不可能算得準,他就提出和我打賭,如果他算準了,就要我把我手提袋裡的現金分他一半,如果算不準,我可以到他老家的別墅,免費住兩個月,並讓他老婆給我做好吃的。我倆就拉勾打了賭,在他滿口火車跑完以後,我說他算得一點都不準,他說我耍賴想拒付打賭帳款,並把我的手提袋一把奪過去,拉開拉鍊翻找現金,翻了好下,現金沒找到,只找到了一包衛生巾,那是我老婆讓我下班順便幫她買的。算卦先生說我騙了他,我說手提袋裡沒有現金,只有衛生巾,你怎麼沒算出來?他說我只關心現金,才不去關心衛生巾,他的回答把旁邊人都逗笑了。其實什麼這經那經,都和衛生巾一樣胡筆的。

  • 8 # 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

    易經,人人都熟悉的詞語,但是,大多數人又非常陌生的書籍。

    易經之難恐怕不比上天攬月、下海捉鱉容易。

    這麼難的易經很難在老百姓中普及開來,想從易經中學到真知灼見也真不容易。

    先告訴大家易經從何而來?為何而來?

    易經的誕生就是為了占卜所用。古人生活於落後的科技時代,在自然災害面前無能為力,生命的渺小在此得到了最大的彰顯。怎麼辦?卜筮就應運而生了。

    最初的卜筮不是易經,而是龜兆,即找一塊烏龜殼,先鑿幾道紋路,然後在火上燒灼,貞人透過燒灼的紋路判斷事情,這是卜。後來人們嫌太麻煩了,而且,預測的也不是太理想,就智慧地發明了八卦、64卦,然後使用蓍草進行占卜,這是“筮”。

    所以,易經最初的作用就是占卜,預測旱澇地震等現象。漸漸地又廣泛運用於人類的社會活動中,範圍無所不涉,進而被神化、妖魔化,不可避免地與迷信、非科學沾上了邊。

    易經是迷信嗎?不是。

    易經是風水、堪輿、八字、算命嗎?也不是。這些東西都是想裝進易經這件大衣中。

    一句話,易經的經文就是64卦的繫辭(卦辭、爻辭),易經的形象就是64卦的卦象、爻象,還有孔老夫子學易心得《十翼》稱之為易傳。

    64卦從天地開始演算,開啟了生命的起源。驚蟄時節,萬物復甦,就有了“屯”卦,人類社會形成了,就有了教育、交際的必要,就有了“蒙”“比”兩卦。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爭鬥,“訟”“師”卦就出現了。歷史有鬥爭也有團結,天下大同的“同人”卦就出現了,如此演算,一直演算到歷史發展到一個階段的結束,一切都水到渠成了,比如朝代結束了。這就是“既濟卦”。但是,只要地球存在,歷史的車輪就不會停止,一個朝代的結束,另一個朝代就會新生,週而復始,迴圈往復,這就是易經最後一卦“未濟卦”,預示著新一輪的開篇。

    易友們,易經到底教會我們什麼呢?不是發大財,不是當大官。而是告訴你一個樸素的道理:在天地面前,人類是渺小的,活出自己的最好狀態,這輩子就值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