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的形態特徵:1、溶溝:地表水沿灰巖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原先成層分佈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2、落水洞:地表水沿灰巖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3、溶洞: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4、坍陷漏斗: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5、坡立谷和天生橋: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6、幹谷和石林: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如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擴充套件資料: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條件:1、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強,岩溶作用越顯著。2、流水作用流水的溶蝕作用: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流動、有機物在水中的腐蝕和礦物風化。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就有利於碳酸鈣的分解,岩溶作用進行比較容易,反之則不利於岩溶作用。流水的流動作用:流動的水溶蝕性更強烈一些,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的補充,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鞏固加強。同時,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岩石進行機械侵蝕,這樣更有利於岩溶作用的深入。3、氣候影響例如中國西南地區氣候溼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並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
喀斯特地貌的形態特徵:1、溶溝:地表水沿灰巖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原先成層分佈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2、落水洞:地表水沿灰巖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3、溶洞: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4、坍陷漏斗: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5、坡立谷和天生橋: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6、幹谷和石林: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如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擴充套件資料: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條件:1、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強,岩溶作用越顯著。2、流水作用流水的溶蝕作用: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流動、有機物在水中的腐蝕和礦物風化。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就有利於碳酸鈣的分解,岩溶作用進行比較容易,反之則不利於岩溶作用。流水的流動作用:流動的水溶蝕性更強烈一些,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的補充,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鞏固加強。同時,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岩石進行機械侵蝕,這樣更有利於岩溶作用的深入。3、氣候影響例如中國西南地區氣候溼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並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