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當時,士人追求的是“學而優則仕”,士人的學習目的,是憑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參與政治活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因此,孟子在40歲時其學術思想形成之後,他便開始周遊列國,以遊說諸侯,推行他的“王道”學說和“仁政”主張。

    在當時,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要有高深的學問和豐富的知識,更需要懂得用深刻生動的比喻,來達到諷勸執政者的目的。孟子是當時有名的辯士,一次,他到魏國去見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說:“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您如果要求‘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那麼大夫也會要求‘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下面的一般人士和老百姓也都要求‘怎樣使我自己有利’,這必然會使全國上下互相爭奪利益,這樣國家豈不就危險了嗎?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兵車,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兵車,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利’的後面,這些大夫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拋棄自己的父母,也從來沒有講‘義’的人會奪國君的地位。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梁惠王聽後十分慚愧。過了幾天,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抬頭看到天上飛的大雁和原野上奔跑的麋鹿問孟子:“賢能的君主也喜歡這個吧?”

    孟子回答:“賢能的君主並不會把這種娛樂當成首要的追求,不賢明的君主即使喜歡這些也沒有辦法欣賞。”孟子又引用了中國先秦詩歌總集的《詩經》裡面《大雅•靈臺》的詩句勸誡梁惠王:“周文王用民眾的力量修建靈臺、挖掘靈沼,但老百姓覺得很幸福,把他的臺叫作靈臺,把他的池塘叫作靈沼。他們高興這裡有麋鹿和魚鱉。古代聖君與民同樂,所以才能真正地欣賞享受園池,就好像《湯誓》中寫到的一樣。”

    梁惠王又問:“我治理梁國費盡了心力,河內遭了天災,我便把河內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居住,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救濟那裡的災民。河東遭了饑荒,我也這樣做。我曾考察過鄰國,發現他們並沒有做到像我這樣愛護百姓。可是,鄰國的百姓並沒有因此而減少,我的百姓也沒有因此而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您喜歡戰爭,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丟盔卸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逃跑了50步,卻去嘲笑逃跑了100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這對不對?”

    梁惠王說:“不對!逃跑50步跟逃跑100步本質上沒有區別。”

    孟子說:“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漁網不到深的池沼裡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麼,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當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時,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接著,孟子給梁惠王描述了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分給百姓5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麼,50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7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捱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覆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麼,鬚髮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揹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70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開啟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不好’,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梁惠王說:“我願意聽您指教!”

    孟子說:“請問大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那麼,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裡有的是肥肉,馬廄裡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孟子回答說:“在任何方圓百里的小國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國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對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提倡精耕細作,及時鋤草,使健壯的青年利用閒暇時間加強孝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德修養,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長敬上,這樣,即使是手裡拿著木製的棍棒,也可以跟擁有堅實盔甲和鋒利武器的秦、楚軍隊相對抗。原因是秦國和楚國侵佔了百姓的農時,使百姓無法耕種田地來贍養父母。他們使老百姓的父母受凍捱餓,兄弟妻子各自逃散,您如果興師前往討伐這樣的國家,有誰能跟您較量呢?‘實行仁政者無敵於天下。’請大王不要再猶豫徘徊!”

  • 2 # 潮汕陳小6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

    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義為後卻以利益為先,不奪得國君的地位不會滿足。

    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說利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塑膠瓶充分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