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漫菌阿木木
-
2 # 汝木
動漫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近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更是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年所處的這個時期是他們人生中最渴望幻想最中二的時期,所以他們才會喜歡動漫,喜歡動漫裡光怪陸離的世界,以此來滿足自己。所以說,青少年喜歡看動漫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日漫作為動漫界的領頭羊,自然而然得到了眾多青少年的青睞,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追日漫。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可以理解的,畢竟你喜歡一部電影一本書是要分國籍來喜歡嗎?好的作品被喜歡是理所應當的。不過有的日漫中也夾雜著些許色情和其它不良因素,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自我過濾,不能盲目學習動漫中的東西。
現在很多人因為沉迷動漫,開始學習動漫中人物的講話方式動作等,在現實世界裡變得陰陽怪氣,嚴重影響了個人形象,這就很不應該了。我們可以喜歡動漫,但要有一個度,要知道動漫和現實是有區別的,不能用動漫中的思想來對待現實問題,不然,結果往往都是很悲劇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動漫有宮崎駿系列,他的動漫裡總是充斥著淡淡溫馨和幸福的氣息,給人一種心安的感覺。還有就是魔法少女小圓,命運石之門,寒蟬鳴泣之時這些比較燒腦的作品,看這些動漫的時候不得不被作者強大的腦洞所折服,這劇情設定真的是人能想出來的嘛?
-
3 # 橙心社
如果動漫毫無益處存在,汙糟一片,那麼或許日本會比我們更急於從市場上清除動漫,很多時候我們確實不能說“動漫是好的”,“動漫是壞的”,就像“動漫有好處”和“動漫有壞處”絲毫不矛盾,“存在三觀不正的垃圾動漫作品”和“存在富含哲理的優秀動漫作品”也絲毫不衝突一樣。
就像我們喝水,一般來說我們說多喝水是有益的,但這個“多”並非不存在上限的無盡的“多”,事實上,水真的喝得太多同樣會危害到身體,我想,動漫其實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或許適量的動漫是無害也可以是有益的,但是當我們對於“動漫的攝入量”缺少一個合理的控制的時候,危害就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的區別則來自於動漫作品的摘取本身,就像我們接觸影視作品,你多接觸無腦的純娛樂作品中,和多接觸優秀的作品中,結果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我想,如果我們的青少年真的能從一些動漫作品中汲取到真善美的力量、攝取到朝氣與前進奮鬥的力量,而非從另一些作品中學會坐等機會降臨與空想,那麼事情就不值得我們擔心了(然而後者的風險卻似乎固然存在)。
文:JOJO
-
4 # 橙橘果子
有利有弊吧…雖然我很喜歡動漫,曾經還因為這件事跟別人爭來著,不過現在想想也許當初他們是對的。
我一直以為喜歡動漫跟那些喜歡追星的一樣,不會影響什麼,頂多算是一種興趣愛好,但是當有人跟我說,其實這算是一種文化入侵的時候(其實並不完全是文化侵略),我愣住了,因為細想好像是那麼回事。
之前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不過當發現很多日本文化滲透到生活中時,才意識到。
比如在日本文化傳播發揚後,很多人會喜歡上日本文化,同時中華文化會被慢慢沖淡。
因為日本動漫的推廣,動漫迷會更傾向於日本動漫,對它的支援也會更強,這樣對中國動漫發展很不利。
青少年容易被日本動漫洗腦……(比如宅男宅女,腐女,戀愛觀,政治觀,道德觀,cosplay)而且其中有很多暴力等方面的內容,對於一些沒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來說,就是一種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迫害。
所說"日本人把漫畫視為鴉片賣給我們 就是為了上當代的中國青少年上癮"這確實事實時,使中國少年思想上開始腐化,從而傳播政治思想。
下面說利
動漫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大多數動漫會對青少年產生正確導向和積極影響。(=_=)
日本不是哪哪都好,動漫之所以會存在,也是因為裡面沒有現實中那麼複雜,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圖景,有校園暴力,歧視女性現象尤為嚴重,有些罪犯不是極為嚴重的基本不會判死刑…
綜上所述,還是中國好,就這樣
-
5 # 卡密的密
這個問題說到底,是在探討日本動漫的定位是什麼。但其實,日本動漫的定位已經很清楚了。它就是一種廣告,一種宣傳手段。
既然是廣告,是一種宣傳手段。那麼它就有優劣之分。優秀的廣告和低劣的廣告之間的差別就在於他們選擇的宣傳手段的好壞。而這宣傳手段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
那麼,什麼是好的宣傳手段,什麼又是壞的宣傳手段呢?
這個標準很大程度是因人而異的,但觀眾在某種層面上還是達成了一致:
能夠不去依靠某些元素去吸引眼球,盡心盡力地講好故事。亦或者是,能夠讓人體會到屬於動畫才能表現出來的特色,諸如:高達的“馬戲”。小圓的剪貼畫怪物,怪化貓的浮世繪。
當然,這些個好,只是的針對於一般層面,被社會主流認可的好。
還有另一層好,是指對於目標觀眾而言的好。這個好,是一個爭議性比較強的範圍。因為目標觀眾所認為的好,社會主流不一定覺得好。
相反的,很大程度上,社會主流會認為目標觀眾他們所謂的“好”,是與社會認可的價值觀不符甚至背離的。諸如,現在的賣肉動畫,後宮動畫,福利動畫,還有什麼涉及到兒童情色的萌豚動畫,或者是什麼暴力動畫,血腥動畫之類
對於受眾群體而言,這些動畫當然是喜聞樂見的,但對於主流社會而言,這些動畫都會被視為少兒不宜的。
的確,這些題材的動畫是少兒不宜的。但其中有一部分動畫針對的目標群體根本就不是少年兒童。
但因為經常混在一起,社會主流也不會多廢心思去一個一個排除。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用一刀切的方式,把所有不正確的東西全部給打到敵對陣營。
說到底,日本動漫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有。但不能單一的以好或壞來評判。而是要具體到每一種型別,每一部動畫來看它們對青少年的影響。
裡面既有優秀的動畫諸如,《灌籃高手》《食夢者》《排球少年》能喚起青少年的進取心,和為夢想拼搏的野望。又或者是像《CLANNAD》讓青少年感受到親人,朋友之間感情的羈絆。
就日本這漫長的近百年的動畫歷史中,不乏有對社會產生印象的動畫,也不乏有對世界產生印象的作品。
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把動畫一概而論。
回覆列表
其實主要還是看受眾人群,有些動漫的確會對年紀較低的孩子產生影響。就拿《舌尖上的東京》來說吧,像我們成年人來看都覺得不錯。可是未成年人來說就有點血腥了,也的確會有影響。最好的辦法還是分級,哪些年齡段適合看什麼,不適合看什麼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