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典守望者
-
2 # 史海尋蹤
河套地區大致方位在賀蘭山(今寧夏內蒙交界處)以東,陰山(內蒙中部)之北,呂梁山(山西西部)以西,長城以南的區域。因為黃河在此處形成“幾”字形,狀如口袋,故稱“河套”。
如今的河套地區因為過度開發和破壞,土地沙化,多處形成荒漠和半荒漠,著名的毛烏素沙地就位於河套地區。但在明朝典籍中還有記載:“河套三面阻黃河,土肥饒,可耕桑。”可見當時的河套地區環境還是不錯的,快速惡化應是在近代人口爆炸性增長,造成的過度墾殖所致。
而且河套地區除了有黃河這條大河外,周邊分支水系極為豐富。湟水、洮水、渭水、洛水、汾水等多條水系圍繞,如眾星拱月般守護著河套地區。
河套之稱,明朝方有。之前河套還有個名字叫“河南地”,是指黃河以南之地。漢朝時黃河從寧夏向北入內蒙古,經故道烏加河往東,經包頭向南,進入山西,成為一個大回環。漢武帝之前,河套是匈奴重要的放牧草場。而且此地距漢都長安不過千里,匈奴騎兵隨時可以從此處快速突進,兩日即可逼近長安,威脅極大。因此漢武帝對匈奴發起的三大戰役,第一戰就是針對河套地區的“河南戰役”。
河套作為古時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草場,南望關中平原、中原地區,也成了襲擾中原的前哨,故有“得河套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之說。從周朝起,就與河套地區的遊牧民族戰火不斷,此後這裡也成為中原政權與遊牧民族爭奪的要害之地。
而河套地區獨有的地形條件,即可以利用黃河之水灌溉,又避免了黃河下游因泥沙堆積淤塞造成的水患,又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
成為優質馬場的條件有兩個,第一是良好的先天自然環境,第二是良好的後天發展環境。而這兩點,河套地區恰恰都符合,也因此成為了重要的產馬地。
在自然資源上,河套地區位於黃河幾字彎地區,是良好的草場擁有非常充沛的水資源,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民間俗語。河套地處中溫帶,受西北乾冷季風影響較強,氣候寒冷乾燥,多風沙。自然植被多以荒漠、半荒漠草原為主。非常適合畜牧業的發展。黃河之水蜿蜒流淌,提供了源源不絕的水資源,這一點就是河套地區優於同緯度其他草場的最重要原因。
在後天發展上,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佔領河套地區。並將這裡改造成為養馬、屯田、練兵的前線要塞。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破隴西,俘虜匈奴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匈奴單于欲殺渾邪王。渾邪王和休屠王等遂降漢, 共四萬餘人。漢武帝就將這些匈奴部眾安置在河套平原。他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豐富的良種馬,還有充足的養馬經驗和畜牧知識。此外,漢武帝非常重視馬政,政治上全力支援,所以天然的優良草場加上充足的良種馬加上豐富的蓄養經驗加上大力的政策傾斜。自然就打造出了天下首屈一指的優質馬場。以至於後世每逢戰亂必然爭奪這裡的馬匹資源,足以看出這一地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