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舉行於1927年,獲得第一名的是當時年方20的蘇聯的選手列夫??奧波林(Lev Oborin),他是以無可爭議的成績奪得冠軍的。他留下的錄音不多,飛利浦唱片公司出版他和大衛??奧依斯特拉赫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是他著名的錄音。
第二屆比賽舉行於1932年。這屆比賽的第一名也是前蘇聯人,名叫烏寧斯基(Alexandre Uninsky)他同時還獲得了“瑪祖卡特別獎”。烏寧斯基的錄音也不多,飛利浦曾出版過他演奏肖邦《瑪祖卡》的 “小雙張”,從演奏風格上看也偏重於穩重工整一路。
1937年舉行的第三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第一名的仍然是前蘇聯人,他是1913年出生的扎克 (Yakov Zak),他同時還獲得了這次比賽的“瑪祖卡特別獎”。現在很難見到他的錄音,DG“畫廊系列”早年有一張他與別人合作的鋼琴三重奏。前三屆比賽的冠軍儘管全由蘇聯人囊括,但並未引起非議。這固然因為波蘭還未淪為蘇聯附庸、還是個獨立的國家,但最重要的是評委能堅持自己的美學理念、有獨立的人格。事實上,這幾位獲獎者日後都成了一代宗師,也證明了這些評委們確有慧眼。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遍及全歐。所以第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就一直拖延到12年之後。
第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於1949年舉行,這屆比賽由波蘭的車爾尼??斯特凡斯卡(Halina Czerny-Stefanska)和前蘇聯的達維多維奇(Bella Davidovitch)兩位女選手獲並列第一名。 前者曾來中國演出過,在這次比賽中除獲並列第一名外,還獲得了瑪祖卡特別獎。捷克的 Supraphon、英國的Pearl都為她出過專輯。傅聰留學波蘭時就曾隨她學藝。達維多維奇直到 1982年近50歲時移居美國後才重新一鳴驚人,並在DG和飛利浦公司留下了不少唱片。
1955年舉行的第五屆比賽的獲獎者,也許是歷屆比賽中最為我們的樂迷所熟悉的,先看看前三名的獲獎名單: 第一名:哈拉謝維奇(Adam Hazasiewioz) 、第二名,阿殊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 、第三名,傅聰(Fou Ts’Ong)。當年擊敗阿殊肯納齊而奪冠的那位哈拉謝維奇是個波蘭人,飛利浦的“小雙張”系列也出版了他的《夜曲和前奏曲》和《波蘭舞曲與圓舞曲》。獲得第二名的阿殊肯納齊次年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伊麗莎白女王鋼琴比賽中奪魁,1962年參加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結果和英國的奧格登(John Ogdon)同獲首獎。傅聰除了獲得這屆比賽的第三名外還奪得了瑪祖卡演奏特別獎,這是華人首次在這個比賽中進入前三名,也使他能夠進入華沙國立音樂學院深造。
1960年舉行的第六屆比賽,成就了奪得冠軍的義大利人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鋼琴演奏大師之路。
1965年舉行了第七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的是當今享譽樂壇的阿根廷女鋼琴家阿格麗姬 (Martha Argerich)。自幼學琴,師從多是名門:古爾達、李帕蒂夫人、馬格羅夫、阿殊肯納齊、米開朗傑裡等都曾是她的老師。早在1957年她還獲得過布索尼和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等獎。阿格里奇、魯普、傅聰三人私交甚好。
第八屆比賽於1970年舉行,獲第—名的是美國的奧爾森(Garrick Ohlsson),這是美華人在這項比賽中第—次取得這樣好的名次。在這次比賽中得獎後,他先後和奧曼迪、小澤征爾等合作在歐美各地演出。EMI出版過他演奏肖邦《夜曲和前奏曲》、《波蘭舞曲和幻想曲》兩張專輯。
第九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1975年舉行,冠軍得主是波蘭的鋼琴家齊默爾曼(Krystian Zimerman)。這是波蘭人在哈拉謝維奇之後相隔了20年才再次在這個固定在華沙舉行的比賽中奪得第—名,時年18歲,頗得“歐洲音樂總監”卡拉揚的賞識。
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1980年舉行。這是—次大爆新聞的比賽。首先是這屆比賽的第一名由一位叫鄧泰新(Dang Thai Son)的越南人獲得。這是亞洲人第一次奪得這項桂冠。日本的JVC唱片公司為他出了多張肖邦作品的唱片,但國內難得—見。不過近年“深圳先科”和 “普羅藝術”都分以別引進版權方式出版了他的多張肖邦作品錄音。
1985年舉行的第十一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冠軍得主是前蘇聯的布寧(Stanis Lav Bunin),他同時還獲得了“波蘭舞曲”和“協奏曲”特別獎。由於這次比賽透過衛星向全世界作現場直播,因而使他的名聲遠揚。
1990年舉行的第十二屆比賽。這次賽事沒有出現令人耀眼的新星,卻開了另—個先例,就是比賽結果也許因為沒有—人令評委們滿意,使冠軍空缺。 獲得第二名的是美華人肯納(Kevin Kenner)。他1963午出牛於加利福尼亞的科羅拉多,生活在德國的漢諾威。他同時還獲得了這次比賽的“波蘭舞曲特別獎”。
1995年舉行的第十三屆比賽同樣由於參賽者水平原因出現頭名空缺。第二名由法國的菲利浦·丘西亞諾(Philippe Giusiano)和俄羅斯的阿列克謝·蘇爾塔諾夫(Alexei Sultanov)並列獲得
首獎空缺終於在2000年的第十四屆比賽被打破,也是讓華人大大地揚眉吐氣了一回的賽事。不僅李雲迪在比賽中拿了冠軍.在參加肖邦鋼琴比賽之前李雲迪已在匈牙利的李斯特鋼琴比賽上拿過第3名,論技術不說無懈可擊也是難以挑剔。因此他演奏的曲目也以李斯特和肖邦的作品為主,李斯特的華麗與炫技和肖邦的優雅抒情、再加上籤約了黃標籤的DG,使他成為如今國際樂壇上炙手可熱的明星鋼琴家之一。從李雲迪最近推出的一張新專輯看來,他已從技藝的張揚轉向音樂的關注,曲目也向多樣化轉變。一張名為《樂聚維也納》的CD是李雲迪2005年6月在維也納愛樂大廳的現場演出實況,除了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是炫技性作品外,其它如莫扎特的第10奏鳴曲K.330、舒曼的《狂歡節》和斯卡拉蒂的兩首奏鳴曲都是音樂性較強的曲目,這些作品的技巧性雖然相對略低,但在對樂曲的處理上卻更能體現一個音樂家的藝術功力。
第十五屆比賽舉行於2005年10月,結果波蘭的拉法爾·布萊哈奇(Rafal Blechacz)技壓群雄奪得桂冠,這是自1975年齊默曼之後再次由波蘭人贏得這項榮譽。布萊哈奇年方二十,正在波蘭比得哥什音樂學院學習,他在比賽中還囊括了最佳瑪祖卡、最佳波蘭舞曲和最佳協奏曲三個特別獎。
第一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舉行於1927年,獲得第一名的是當時年方20的蘇聯的選手列夫??奧波林(Lev Oborin),他是以無可爭議的成績奪得冠軍的。他留下的錄音不多,飛利浦唱片公司出版他和大衛??奧依斯特拉赫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是他著名的錄音。
第二屆比賽舉行於1932年。這屆比賽的第一名也是前蘇聯人,名叫烏寧斯基(Alexandre Uninsky)他同時還獲得了“瑪祖卡特別獎”。烏寧斯基的錄音也不多,飛利浦曾出版過他演奏肖邦《瑪祖卡》的 “小雙張”,從演奏風格上看也偏重於穩重工整一路。
1937年舉行的第三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第一名的仍然是前蘇聯人,他是1913年出生的扎克 (Yakov Zak),他同時還獲得了這次比賽的“瑪祖卡特別獎”。現在很難見到他的錄音,DG“畫廊系列”早年有一張他與別人合作的鋼琴三重奏。前三屆比賽的冠軍儘管全由蘇聯人囊括,但並未引起非議。這固然因為波蘭還未淪為蘇聯附庸、還是個獨立的國家,但最重要的是評委能堅持自己的美學理念、有獨立的人格。事實上,這幾位獲獎者日後都成了一代宗師,也證明了這些評委們確有慧眼。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遍及全歐。所以第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就一直拖延到12年之後。
第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於1949年舉行,這屆比賽由波蘭的車爾尼??斯特凡斯卡(Halina Czerny-Stefanska)和前蘇聯的達維多維奇(Bella Davidovitch)兩位女選手獲並列第一名。 前者曾來中國演出過,在這次比賽中除獲並列第一名外,還獲得了瑪祖卡特別獎。捷克的 Supraphon、英國的Pearl都為她出過專輯。傅聰留學波蘭時就曾隨她學藝。達維多維奇直到 1982年近50歲時移居美國後才重新一鳴驚人,並在DG和飛利浦公司留下了不少唱片。
1955年舉行的第五屆比賽的獲獎者,也許是歷屆比賽中最為我們的樂迷所熟悉的,先看看前三名的獲獎名單: 第一名:哈拉謝維奇(Adam Hazasiewioz) 、第二名,阿殊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 、第三名,傅聰(Fou Ts’Ong)。當年擊敗阿殊肯納齊而奪冠的那位哈拉謝維奇是個波蘭人,飛利浦的“小雙張”系列也出版了他的《夜曲和前奏曲》和《波蘭舞曲與圓舞曲》。獲得第二名的阿殊肯納齊次年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伊麗莎白女王鋼琴比賽中奪魁,1962年參加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結果和英國的奧格登(John Ogdon)同獲首獎。傅聰除了獲得這屆比賽的第三名外還奪得了瑪祖卡演奏特別獎,這是華人首次在這個比賽中進入前三名,也使他能夠進入華沙國立音樂學院深造。
1960年舉行的第六屆比賽,成就了奪得冠軍的義大利人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鋼琴演奏大師之路。
1965年舉行了第七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的是當今享譽樂壇的阿根廷女鋼琴家阿格麗姬 (Martha Argerich)。自幼學琴,師從多是名門:古爾達、李帕蒂夫人、馬格羅夫、阿殊肯納齊、米開朗傑裡等都曾是她的老師。早在1957年她還獲得過布索尼和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等獎。阿格里奇、魯普、傅聰三人私交甚好。
第八屆比賽於1970年舉行,獲第—名的是美國的奧爾森(Garrick Ohlsson),這是美華人在這項比賽中第—次取得這樣好的名次。在這次比賽中得獎後,他先後和奧曼迪、小澤征爾等合作在歐美各地演出。EMI出版過他演奏肖邦《夜曲和前奏曲》、《波蘭舞曲和幻想曲》兩張專輯。
第九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1975年舉行,冠軍得主是波蘭的鋼琴家齊默爾曼(Krystian Zimerman)。這是波蘭人在哈拉謝維奇之後相隔了20年才再次在這個固定在華沙舉行的比賽中奪得第—名,時年18歲,頗得“歐洲音樂總監”卡拉揚的賞識。
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1980年舉行。這是—次大爆新聞的比賽。首先是這屆比賽的第一名由一位叫鄧泰新(Dang Thai Son)的越南人獲得。這是亞洲人第一次奪得這項桂冠。日本的JVC唱片公司為他出了多張肖邦作品的唱片,但國內難得—見。不過近年“深圳先科”和 “普羅藝術”都分以別引進版權方式出版了他的多張肖邦作品錄音。
1985年舉行的第十一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冠軍得主是前蘇聯的布寧(Stanis Lav Bunin),他同時還獲得了“波蘭舞曲”和“協奏曲”特別獎。由於這次比賽透過衛星向全世界作現場直播,因而使他的名聲遠揚。
1990年舉行的第十二屆比賽。這次賽事沒有出現令人耀眼的新星,卻開了另—個先例,就是比賽結果也許因為沒有—人令評委們滿意,使冠軍空缺。 獲得第二名的是美華人肯納(Kevin Kenner)。他1963午出牛於加利福尼亞的科羅拉多,生活在德國的漢諾威。他同時還獲得了這次比賽的“波蘭舞曲特別獎”。
1995年舉行的第十三屆比賽同樣由於參賽者水平原因出現頭名空缺。第二名由法國的菲利浦·丘西亞諾(Philippe Giusiano)和俄羅斯的阿列克謝·蘇爾塔諾夫(Alexei Sultanov)並列獲得
首獎空缺終於在2000年的第十四屆比賽被打破,也是讓華人大大地揚眉吐氣了一回的賽事。不僅李雲迪在比賽中拿了冠軍.在參加肖邦鋼琴比賽之前李雲迪已在匈牙利的李斯特鋼琴比賽上拿過第3名,論技術不說無懈可擊也是難以挑剔。因此他演奏的曲目也以李斯特和肖邦的作品為主,李斯特的華麗與炫技和肖邦的優雅抒情、再加上籤約了黃標籤的DG,使他成為如今國際樂壇上炙手可熱的明星鋼琴家之一。從李雲迪最近推出的一張新專輯看來,他已從技藝的張揚轉向音樂的關注,曲目也向多樣化轉變。一張名為《樂聚維也納》的CD是李雲迪2005年6月在維也納愛樂大廳的現場演出實況,除了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是炫技性作品外,其它如莫扎特的第10奏鳴曲K.330、舒曼的《狂歡節》和斯卡拉蒂的兩首奏鳴曲都是音樂性較強的曲目,這些作品的技巧性雖然相對略低,但在對樂曲的處理上卻更能體現一個音樂家的藝術功力。
第十五屆比賽舉行於2005年10月,結果波蘭的拉法爾·布萊哈奇(Rafal Blechacz)技壓群雄奪得桂冠,這是自1975年齊默曼之後再次由波蘭人贏得這項榮譽。布萊哈奇年方二十,正在波蘭比得哥什音樂學院學習,他在比賽中還囊括了最佳瑪祖卡、最佳波蘭舞曲和最佳協奏曲三個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