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下來讀點書

    朱自清在《背影》篇末寫道:我北來後,他(指作者的父親)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朱自清文裡說:“我意在表現自己。”1947年7月1日作者在答《文藝知識》編者關於散文寫作問題時又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聯大任教時,課餘之暇,隨便散步,學生向他請教,談到陶淵明詩,也談到《背影》。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我在《背影》裡寫出了可貴的性格。”  本文寫於 1925年 10月,另說為 1927年(見季鎮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譜》)。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閒”,後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悽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 2 # 靜下來讀點書

    朱自清在《背影》篇末寫道:我北來後,他(指作者的父親)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朱自清文裡說:“我意在表現自己。”1947年7月1日作者在答《文藝知識》編者關於散文寫作問題時又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聯大任教時,課餘之暇,隨便散步,學生向他請教,談到陶淵明詩,也談到《背影》。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我在《背影》裡寫出了可貴的性格。”  本文寫於 1925年 10月,另說為 1927年(見季鎮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譜》)。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閒”,後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悽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在哪個網上買衣服安全、質量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