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by的小海豚

    孩子的成長期有一定規矩,孩子在3歲前,屬於孩子的心理依賴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對一個特定的親人產生依賴感。母親每天母乳孩子,和孩子說話,為孩子做一切事時,孩子就會對母親產生強烈的依賴感。這種依賴感會在孩子潛意識裡萌芽,很難被取締。

    在孩子3歲――6歲時,是心理依賴感的強化。如果這個時期經常跟換監護人,會對孩子心理產生不穩定因素,使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當一個孩子從小就被奶奶帶大,等他進去11歲左右的青春期後,父母很難在管住孩子。他只會聽奶奶一個人的話,別人的話他是不聽的。在他內心深處只會認為,只有奶奶愛他,別人是不愛他的。

    所以,孩子的成長期是非常的重要,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透過再多方法,也很難彌補孩子缺失的愛。

  • 2 # 派大星英語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首先,奶奶本身會不會錯誤引導孩子?

    有些老人帶孩子,會嚇唬孩子:“你不聽話是不是?你不聽話就跟爸爸媽媽去!”這種話,老人說的時候並無惡意,但是,孩子會覺得,跟父母在一起不是很好的事,是一種“懲罰”。還有,也會開玩笑說“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會被嚇著。

    我從來不跟孩子開這種玩笑,因為孩子分不清的,即使分得清,也會多少有恐懼。

    其次,孩子多大了?孩子太小,跟誰一起多就跟誰親?

    我家孩子從小跟奶奶一起,從出生,到十個月斷奶,他奶奶帶他回老家(這有些家庭原因,不方便解釋)。他跟奶奶肯定是最親的,從來沒有離開過。第二年同一時間,也就是一歲十個月,孩子回了深圳。我去火車站接他,他看到我怯生生的樣子,我抱他,他一會兒推開了我。那時候在深圳半年的時間,沒有跟我睡過一晚上。有時候,睡之前在我床上玩一玩,睡覺又找奶奶去了。

    我也發現了問題,孩子才不到兩歲,有時候,奶奶說”奶奶不要你了“,他也會說”那我找媽媽去“,後來,也學會說”我不要奶奶了“。這話就是跟老人學的。

    兩歲以下的孩子,只能順其自然,不然就帶回身邊自己帶。

    最後,作為母親,肯定難以接受這樣的事,解決這個問題是有辦法的。

    尊重孩子,尤其是尊重孩子的感受。

    半年的時間,他沒有跟我睡過一晚,我從來沒有勉強他。他愛媽媽也是肯定的,每一天下午三四點給我電話,吃了東西就跟奶奶走路去我學校接我。

    在他兩歲半的時候,我回去看他。他跟奶奶說,奶奶,你跟媽媽睡。我明白了,其實,他是想跟我睡,但是怕他奶奶“不要”他了。那一個晚上,他奶奶也陪著他在樓上跟我待了一會兒。他看奶奶下樓睡去了,就一起走了。我看到了他的糾結,決定跟他談一談。第二天,我非常鄭重地跟他說,其實,你跟誰睡都是可以的,你跟奶奶睡,媽媽就在樓上睡,不會突然就跑了,我要走一定會提前告訴你;你要是跟媽媽睡,奶奶就在樓下,這是她家,她也不可能跑了。那天晚上,他就下定決心跟媽媽睡,讓他奶奶非常驚訝。

    從那次以後,只要我回去,他就跟睡。也就那一次,我在屋子外面刷牙,他爺爺在裡面說啥來著,最後一句是:“你媽媽走了!不要你了!”他在嚇唬孩子呢,但是咱們也不好說老人。那天孩子也沒有哭,也沒有太害怕,而是非常肯定地說“媽媽沒走!”我私底下告訴兒子,他是媽媽生的,媽媽不可能不要他的,不要受這些話的影響。

    奶奶也是親人,孩子跟奶奶親是正常的,尤其是大多老人是很疼愛孩子的,照顧孩子很細心。作為媽媽,要理性對待。其實,孩子跟奶奶親的同時,也不影響跟媽媽親啊,咱們做好功課,跟媽媽也一樣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兩歲兩個月還喝奶粉,別人說那麼大了還喝奶粉,你們覺得兩歲還喝奶粉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