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你所看到的是運載火箭發射失敗,而非普通的火箭。

    導彈按部位功能區分可分為導引部、戰鬥部、推進系統,其中所謂的“火箭部分”指的就是推進系統。

    實際上,大部分常用小型導彈的飛行時間在十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其燃料和火箭發動機並不足以維持其長時間的飛行,其作戰距離也沒遠到需要它們長距離飛行。正因為如此,人們只需要確保導彈推進部的發動機維持短時間的可靠性就夠了。

    使用時間短,自然可靠率就上升了,堅持不出問題就行。

    需要長時間飛行的主要是飛航式的導彈,如反艦導彈、巡航導彈,這些武器多半直接使用渦衝、渦扇、渦噴發動機,並非採用火箭推進,技術上與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不同。

    運載火箭與導彈推進系統其實並不一樣,嚴格的說它們只有科學概念是一樣的,其它方面的差異比從喜馬拉雅山到馬裡亞納海溝還大。

    運載火箭往往負擔空間發射任務,體積大、重量大、結構複雜,飛行速度極快,需要進入宇宙空間完成一系列操作。

    對於目前的人類科技而言,運載火箭技術已經是最為複雜的高科技之一了,而且複雜程度還在不斷增加,其科技含量遠遠高於導彈所用的火箭。

    尤其是體積問題,運載火箭體積相當巨大,這本身就是個極大的難度問題,一支二踢腳上天簡單,一個20層樓高的龐然大物想上天可就不能一概而論了,光一個發射時的震顫問題就足以火箭解體。

    總而言之,普通導彈與運載火箭的複雜程度是不一樣的,工作難度、時長也不一樣,所以並不能能一概而談。

    與運載火箭最相似的是彈道導彈,二者基本是同樣的東西,不過短程彈道導彈同樣也是個簡化產品,技術難度非常低,基本就是個二踢腳,難點在於對落點位置的彈道計算上。

    而中程、遠端的洲際彈道導彈就不一樣了,它們的任務軌道被稱為“彈道軌道”,即地球35到300千米的“亞軌道”。

    亞軌道已經有部分達到了衛星高度,一些低位置的間諜衛星會在150千米以上飛行,但也僅此而已,中高度衛星在2000千米外飛行,同步衛星則達到36000千米。

    可以想象,運載火箭的任務有多麼艱難,這也是為什麼現實中發射一些低軌道衛星簡直形同吃飯喝水,呼啦啦一片星鏈上天了(星鏈的部署高度在440千米),而發射高軌道衛星卻如臨大敵,動輒失敗的原因。

    實際上,現在在洲際彈道導彈也沒那麼輕鬆就能發射,哪怕把可靠性做到了極限,人們也沒辦法控制失敗率。比如蘇聯當年發射R-16導彈,一不小心,把160個專家和1個元帥炸得渣都沒剩。

  • 2 # 軍武資料庫

    先看幾個導彈發射失敗的動圖吧:

    其實軍用導彈的發射失敗也是比比皆是並不比民用運載火箭少。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這裡還有一個機率問題,以2019年為例,2019年民用運載火箭大大小小的發射了700多次。而真正有記載的軍用導彈發射次數只有不到300次。

    這就導致了兩者即便是故障率相同的情況下,絕對的事故次數也是民用運載火箭要高出一大截。

    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得注意的到,這就是通常向軌道上發射衛星和物資的運載火箭比打個幾百公里的導彈要複雜得多。個頭大,各種保障系統也要更加複雜,出問題後的影響也就更大。

    並且發射運載火箭往往是舉世矚目的事情,出了紕漏後傳播的廣度也就更大了。

    這樣也就造成了所謂的火箭比導彈不可靠的假想了。

    試想一個國家的軍隊在訓練過程中發射導彈失敗了,這件事是不是要先悶起來不讓新聞媒體知道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白菜怎麼炒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