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家的貓叫皮蛋
-
2 # 雨夜構想
歷史上對諸葛亮評價的聲音有很多,而不是兩種聲音。
但不論是哪種聲音,我們都應該客觀的去看待。他的才學是我們公認的,他的政治頭腦是我們公認的。
諸葛亮對於蜀漢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是功不可沒的,也是唯一的。劉備之所以成就帝業,諸葛亮居功至偉。
後世對於諸葛亮的評價無非就是好與不好,才與不才。這些都是歷史學家根據歷史書籍做出的判斷,我們沒有機會看到那麼多的歷史書籍,也沒有資格對歷史人物做出決定性的判斷。可是我們會在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有限的書籍和民間傳說中瞭解到這位歷史人物的一個側面。我認為這就夠了,我就自己眼中的諸葛亮來說一下對這位歷史人物的評價。我的見解基於《三國演義》。
首先我瞭解到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諸葛多智近似妖。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到位,我眼中的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他總是能料得先機,決勝於千里之外。哪怕在高臥隆中也早就已經胸懷天下了,對於當下局勢乃至若干年以後的局勢早已瞭然於胸。他的隆中對就是最好的證明,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隆中對橫空出世,令劉備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立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併為了他單獨設立軍師中郎將之職。
從此以後劉備如魚得水,事業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荊州,取益州,佔漢中。有人說漢中跟諸葛亮也沒啥關係啊!我認為有關係,試想益州剛剛平復人心不穩,劉備親征漢中,後方要是沒有得力之人鎮守,往來運輸糧草。劉備哪能安心在前線打仗並且一戰而定漢中呢?這裡邊諸葛亮的功勞是不遜於法正的。只是諸葛亮不是那種爭風吃醋之人,他的眼界是放在大局之上的。
劉備死後託孤於諸葛亮李彥二人,可劉備還是倚重於諸葛亮的。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重託,全心全意輔佐劉禪,沒有一絲二心,反倒是李彥假傳聖旨破壞北伐大計。可諸葛亮也沒對李彥施以重刑,只是把他貶為庶民,還重用李彥的兒子。諸葛亮多次北伐都沒能成功,並不是他能力不行,關鍵是蜀漢國力不行。人口稀少不說,還多是大山大川之地,後勤補給相當困難,再加上司馬懿戰術得當,終使北伐功敗垂成。
但諸葛亮的個人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不論政治還是軍事都是三國時期頂尖人才。能夠輔佐劉備從一窮二白到三分天下有其一,這是何等經天緯地之才。
處處料敵先機,凡事事必躬親,平衡上下內外之事,對待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說的智慧的化身,為人的楷模,我覺得非諸葛亮莫屬沒有之一。
回覆列表
在網上鍵盤俠和帶歷史學家的詆譭下以及一些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所謂專家的忽悠下,諸葛亮成了志大才疏之輩,連“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種奇葩話語都出來了,拜託郭嘉吹不要看網文,對讀點書,看一看三國志,別說諸葛亮,你那個官職低微的郭嘉連荀攸、滿寵的貢獻都不如。
言歸正傳,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也是整個三國時期唯二的軍事家之一,另外一個是曹操。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關於諸葛亮的爭議主要在北伐上,不少人說諸葛亮北伐勞民傷財,加速了蜀漢滅亡。但是當時天下十幾州,蜀國不過益州益州之地,人力物力財力不過北方曹魏的七分之一,軍隊數量也只有曹魏的四分之一不到,而曹魏本身就是上升階段的新興王朝,要是不圖進取困守益州,早晚死路一條,滅亡是遲早的,反倒是北伐還有一線生機。
陳壽的《三國志》曰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被一些人如獲至寶拿來作為諸葛亮打仗不行的證據,但是陳壽本人只是史官,對於行軍打仗一竅不通,後人對陳壽的這個評價也大都不以為然。
唐朝的宰相岑文字與魏徵都對諸葛亮推崇至極大唐第一名將李靖也對諸葛亮頂禮膜拜,李靖在《李衛公問對》當中,高度評價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一生忠誠公正,勤儉自律。諸葛亮寫得著名的誡子書,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⒅,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臨終給後主劉禪上書言“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排程,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每每讀之,讓人不覺感慨,一代明相,心憂社稷,勤勞為國,難怪後世大詩人杜牧有詩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願諸葛臥龍英名不朽!
我們多得是詆譭先賢的鍵盤俠帶學者,少的是一心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