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破界智慧
-
2 # 移動領航者
你的這個問題是現在社會上所有企業都面臨的的問題!你的這個願望也很難實現!因為一個企業不止你一個領導,你所付出的努力也許還抵不過另一位領導對其的排擠!在千萬人當中,你要想成為一個領導,那你要踩著多少人的身體爬上去?人都是自私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競爭是非常殘酷的!所以不要想著讓所有人都以公司為家!不過你要是單純的想讓自己的下屬把企業當家,那還是可以的,首先來說,你要對得起你自己的下屬員工,物質(工資)方面肯定不能吝嗇了,最起碼要對的起他在企業裡的付出!其次,要把下屬當成自己的朋友,親人。給自己下屬一個,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的心理暗示!讓其心甘情願的為公司付出!同時關心下屬的生活及家庭!有困難,需要企業付出的,企業應該積極的幫助,而不是想盡辦法去逃避!時間一長,屬下自然而然就會以企業為家!
-
3 # 樸素思維
首先我想釐清一個問題,其實“把企業當家”這種口號是幾十年前的一種說法了,現在越來越少的人會主動提這個話題。因為大家都明白,這句話是一種理想,一般企業基本不可能實現(我們不談像蒙牛那樣的公司給員工買房子的行為!因為不具備普適的意義)。
這段時間在網路上看到過一個段子:老闆想讓我們把企業當家,但是我在家裡的時候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我媽都不管我,在公司我遲到幾分鐘就要捱罵扣錢;想讓我把企業當家,食堂做飯為什麼就那麼幾樣菜?我媽整天換著花樣的去給我做好吃的,生怕我營養不良。段子有搞笑的成分但是客觀上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企業和員工本身就是僱傭與被僱傭的情況,天然的不對等。企業的目的就是從員工身上找尋更好的利潤突破點,而員工則是從企業拿到自己對等的工資來養家餬口,二者天然是相互索取的關係。
有人可能會問了,難道就沒有辦法改變這種天然不對等的關係了嗎?
有,當然有。我們釐清了這層本質關係之後。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更合適的方案來提高員工在企業的貢獻。
1、雖然我們不能把下屬當家人,但是我們可以當朋友。朋友怎麼相處,我在這裡就不想多說了。有些人一定會提出:職場沒有真正的朋友。其實這種觀念在初入職場的很多人心裡都印象很深,其實這個觀念害人不淺,也害企業不淺,企業領導層之間就不能營造這種氛圍。提出這種觀點的人,被厚黑學、職場鑽營術等所謂知識危害不小。同事之間完全可以成為朋友的。
2、把目標統一,一群朋友一個目標,世上無難事。企業選擇領導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經過系統培訓有著豐富經驗的領導者,一定不要任人唯親,根本不會管理的人好多都有一個毛病:妄自尊大。從心裡就 認為下屬就是下屬,他就是高高在上的上司。這種人如果長期存在嚴重的會影響到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一定會把自己的下屬當作“同生共死”的兄弟姐妹。民營企業不同於政府部門,沒有絕對的權力,只是一種職能劃分,如果能理解這一點,相信管理的時候就會輕鬆一點,管理人員(領導人)的魅力就是把一群人的心聚在一起然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起使,把一件事情做好。目標統一了,一群朋友去做一件事遠遠超過一盤散沙去做一件事。
3、達到目標就要拿到相應的回報。人潮熙熙,皆為利來;人潮攘攘,皆為利往。這句古話蘊藏著一個很深刻的道理,就是人活著都想活的更好一些,金錢不是萬能,但金錢是生活必須的。不能要求普通人都能成為聖人,所以不要指望拿3000塊的工資讓員工做出幾百萬的業績,這不可能。
這個年代絕對不是單靠強悍的經營力,領導的魄力就能把企業做好的,而是需要一個強悍的團隊,讓每個人都往前衝,才可以做出一個好的企業來。而每個人衝完了呢?那肯定會索取回報,否則動力在哪呢?
這讓我想起史書上的一段話:秦掃六合之時,為什麼能所向披靡?那是因為殺一個人賞田一頃,殺十個人加官進爵。
拿到高回報,還有一群朋友,那麼歸屬感自然就來了。想跳槽的成本無論從金錢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會非常的高。
回覆列表
我們先來看看家的特性是什麼?
是唯一,是溫暖,是無私。父母是唯一的,中國婚姻法一夫一妻,老婆也是。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是無法被替代的。老婆和孩子能帶來感情上的安慰。而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
那麼請告訴我,你的企業:
在哪些方面對你的員工、對你的下屬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員工可是有成百上千的選擇哦。
做了哪些給員工帶來溫暖的事?有無微不至的考慮員工感受,為員工儘可能多的創造福利麼。
能在員工遇到問題的時候無私的對待員工麼?最最普通的員工治病需要幾十萬的時候,這樣的員工如果數量不少,企業願意支援麼。
別多想了,不可能的。一個企業可能能留住很多員工,可能讓很多員工有歸屬感。但那其實是因為習慣了或者說暫時沒有更好的選擇。能力有限沒有野心的員工會選擇留著,而能力超強野心十足的員工,當其他公司開出翻倍待遇時,就要換東家了。企業對員工來說可能可以溫暖,也可能可以勉強算是無私,但永遠難以是唯一的。
想讓員工把企業當家,說明是有良心有責任感願意把企業真正做好的優秀企業家。有這個想法,企業一定是能辦好的。只是更現實一些或許對企業最有利。
從殘酷的現實來看,還是要高薪招英才,多拿利潤和員工共享;給員工好的工作環境,創造好的制度和氛圍,同時對員工嚴格要求,能上能下,企業不養閒人,也堅決開除有損企業利益的人。員工和企業之前,特別是數萬人的大企業,就是交易關係。員工在交易中拿的好處多,自然願意留著。在大企業里老總很難和每個員工都有很深的羈絆。但員工都不傻,企業給了員工預期之外的實惠,別的企業給不了,員工自然領情,更樂意留下。
生搬硬套的說,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
多分利潤給員工。
就是多分錢就行,其他都是浮雲。個人賺到錢,公司提升了業績,互惠。幹不動了也沒事,走人,換新的來。生活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