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永根1
-
2 # 三種絕色
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去年發生了好幾起少年弒母案件,由於父母的管教而怨恨父母,不惜殺死親生父母,讓人痛心感嘆之餘,也引發對中國式的教育的擔憂,中國獨有的對孩子嬌縱放任的溺愛,將來還要引發多少社會悲劇?
前幾天看了一個新聞,姐姐得了白血病,父親為了救女兒賣掉了住房而引發兒子的不滿,兒子離家出走了。作為父母來說,孩子得了絕症,別說是賣房子,就是拿自己的命去換,相信都會毫不猶豫。可是兒子的觀點是,父母的房子是給自己結婚用的,如果賣掉了,這輩子不可能再買得起一套房子了。他的認知裡父母必須給自己房子,而不是靠自己打拼去買房子,所以沒了房子,才會引發他對父母的怨恨。
改變一下華人的傳統觀點。像那些別的發達國家一樣,孩子到了18歲父母就不在負擔了,逼他們自立獨立,可能他們反而會對父母多一些感恩。
-
3 # 漫舒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上講,人的需求有五個層次。那些放不下對父母怨恨的人,一定是處於最初級層次的人。他們沒有大的格局,缺乏感恩的心,精神層次尚且乾癟。他自身具備的能量還不能滋養他自己,況乎別人。
為人父母一場,誰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可以囿於條件、理念和知識層次的限制,做父母的也許沒有用最科學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我想,他們已經竭盡全力了。
做孩子的不能只從自己的視角去要求父母,有時候也要站在父母的視角去考慮一下當時的境遇。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電線短路著火了一次,是房子後面的鄰居從窗戶看到了那個房間的火光。鄰居來叫我們,我們跑到那個房間一看,火已經燒的很旺了,我當時就懵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這時候,只見我的父親,那個平常會吵我會打我的父親讓我們都走開,他自己毫不猶豫地走向燃燒的中心,搬了一個凳子墊在腳下,不慌不忙地把電線一根一根地扯斷,然後才拿水去潑。
我站在遠處,看著父親冷靜地做完這一切,心裡突然覺得父親真的太偉大了,為了我們的家,他不怕危險,獨身上前滅火,有條不紊。
火很快滅了,父親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起來。我突然意識到,家長其實也有家長的難處,他們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有自己要對付的日常瑣事。
我們自己不是完美無缺,所以不要要求自己的父母凡事周全。都是社會的角色,誰都不容易。除了生活的瑣碎,他們還要面臨事業上的各種挑戰,人際上的考驗。
他們把我們養大,供我們上學,已經費盡了心思。我們為什麼還要恨他們呢。
只有修煉自己,放大自己的格局,當跳出狹隘的觀念去看父母,就會理解他們的不易,就會放下怨恨,剩下全是愛。
回覆列表
請舉例談談,不要自己有怨恨就亂說。在這世上最無私的事情就是父母對待子女,最值得信任的也是父母,如果說世上可以換取生命的話,我可以說任何一個父母都願為兒女獻身的。請原諒你父母的貧窮,請原諒你父母的無奈吧!不是他們能左右這個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