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繁星落石
-
2 # 包漿小饅頭
國內的手機系統都是基於谷歌的,安卓系統來深度定製的,到了國外就更不用深度定製了,直接保留原生態的谷歌系統,安卓本身就是一個開源的系統,在海外,完全可以用國內的手機套上國外原生的系統直接進行售賣,而且國外使用安卓的陣營也是非常龐大的,國內產品,物美價廉,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在國外谷歌的生態體系,就像蘋果的生態體系一樣,賬號之間是不能互通的,一旦在國外使用了一個google賬號後,如果你需要更換成蘋果的話,之前賬號的內容就不能再使用了,在國內,Google不服務中國所以說中國的軟體體系是非常亂的,各種破解軟體,層出不窮,轉號更是輕輕鬆鬆,相比於蘋果的一件操作來說,安卓的開源使得有更多的危險性和不確定性,但也有更多的可玩性可用性,國外有谷歌的全方位體系保護,而國內只有各大廠商的積極最佳化,所以說海外的安卓會比國內的好賣。
-
3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其實目前來說中國產手機能夠成功的走出國門,還是要感謝這個經濟全球化時代,還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包括免費的安卓。
假如要是缺少其中任意一項,中國產手機不會像現在這樣發展這麼順利。畢竟在半導體行業或者是核心軟體層面,我們都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東西。
而正是有了免費的安卓系統,中國產手機如魚得水,從那個紛亂的山寨時代直接過渡到了成熟時代,同時由於國內巨大的需求以及市場,國內的手機廠商所以活下來,同時有資金投入到自己的研發體系中。
其實目前來說,中國產廠商相比國外品牌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夠激進。這些黑科技包括新技術,中國產手機總是能率先使用。
除此之外中國產手機也善於摸清使用者的需求,比如說,在外觀設計部分,以及在某些噱頭方面都做得比較不錯,畢竟,第一眼刺激使用者消費的一定是感官上的東西,至於內在的用料,這些使用者是感知不到的。
中國產手機如今出征海外無非是歐洲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在歐洲市場上,中國廠商要拿出來的就是真東西了,畢竟一直壟斷歐洲市場的都是,三星和蘋果這樣的品牌,那麼這兩個品牌帶給使用者的體驗,相較於中國產手機來說,做的比較好。
也就是說整體的群眾基礎和使用者印象,三星和蘋果都比中國產手機更有優勢,所以我們發現,其實中國產手機如果進去歐洲的話,他會拿出自己頂間的旗艦產品,比如華為的p20Pro,以及mate20Pro,還有包括OPPO的find x,這些都是極具創意,或者說極具黑科技的產品。
相比來說,在東南亞市場的中國產手機就沒有如此高端了,因為東南亞市場說實在的也就是,當年早期的中國市場,唯一能讓手機廠商站住腳的是絕對的價效比。
所以以價效比著稱的小米在東南亞就輕而易舉的獲得了成功,無論是印度市場,印度尼西亞市場包括泰國等等,小米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存在,而小米所售出的,銷量最高的產品也都是紅米系列。
目前來看,華為這些廠商想要奪得市場份額也是從價效比開始的。除了OPPO和一加少部分的廠商做高階旗艦產品,大部分廠商,其實目前都是用低端產品來收割市場。
所以總結來看,中國產手機能夠走出海外,除了免費開源的安卓系統,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之外,還有我們對於市場的判斷,人性的需求和定位問題。
回覆列表
國內手機廠商的數量遠超過其他國家,因為手機這個行業入門門檻低,最差就是作為一個組裝部門。而且Google同意了對國內廠商的免費授權,可以隨意使用Google系統。國內的製造業在世界上排名一流,所以從國內獲取原材料的手段相對容易。使得中國產手機發展非常快。
不過至於能夠成功出海,如果只是賣到海外市場我想只要產品沒有本質問題,基本上都不會賣不出去。但是算不算成功,這個很難說。很多宣傳說一加、華為、OPPO都成功出海,並且業績感人。說實話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誇大的成分,但是從個人感受來說,從來沒看到過有那麼多的一加、華為、OPPO在身邊,大部分用的還是三星和蘋果,即使有用的,大部分也是華人,很難說是在海外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