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合肥寶迅
-
2 # THANKS
觀點:我認為出現前後矛盾的原因有三點:1,資訊差,工廠與工人不能直接匹配,相互尋找,卻總是擦肩而過。2:人口年齡比例,與當下用工年齡段不匹配。3:由於承受不了大城市的消費水平,回家潮的興起。
下面我們分別從這三個原因進行分析一下:
資訊差,工廠需求與工人需求不能直接匹配。有句話這樣講的:在中國,你以為很普通的常識,至少有一億人不知道。這在求職中也一樣適用,大多說農村出來的工人都是人帶人,比如誰誰在廠裡上班還不錯,來年就跟著一塊去了。在者就是透過中介所,派遣給一些公司,但是這還是會存在資訊差,因為一一些求職者對這些途徑並不是很清楚,所以會出現找不到,或不知該如何找工作等。
同時由於這些年製造業不景氣,許多小廠相繼倒閉。大公司減少招工,這也使一些中介機構大批減少,而普工很少透過網上投簡歷的方式找工作,而中介機構的大量縮水,一方面使需要招工的工廠出現短缺,同時也是需要找工作的工人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年輕人不願意進廠,年齡稍大的工廠不想要。許多工廠招聘上會限制在35以內,這就大批次的PASS掉了工廠的主力軍35歲以上的群體。同時由於20出頭的年輕人都不願意進廠,這就會出現工廠招不到理想的員工,同時導致35歲以上的工廠主力軍找工作難的困境。
大城市消費水平高,家鄉也大力開發,導致部分員工回家就業。工廠多的地方,大都集中在發達城市,在工資高的同時,消費也高,一年下來也剩不了幾個錢,並且小孩在外地上學也是個難題,並不能同等的享受大城市帶來的便利資源。
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家鄉的建設越來越完善,許多地方都大力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就業。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既能照看年老的父母,小孩上學也不會耽誤,雖然工資低一些,但是消費水平也會低好多,並且守著家,做到了即顧家,也可以養家,豈不美哉。
-
3 # 桂花莊主
先列幾張圖片。
【便於理解,第一產業可以說是農業,第二產業可以說是製造業。 第三產業是服務業。】
從三張圖片中,變化的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
言歸正題。
中國的勞動力變化並不大。為什麼現在工廠招人難?願意進工廠的人減少? 過去,在第三產業不發達時,經濟正處於百廢待興時期,就業機會非常少,想給人打工,只有進工廠。 現在不同了,從上面的表,可以看得到,第三產業比重越來越大。意味著就業方向越來越豐富了。想打工,不再侷限在工廠。可以做電商,可以賣手機,可以做快遞員,可以跑滴滴等等……
有的年青人,進工廠,不願意上夜班,他就去賣手機;有的年表人嫌工廠不賺錢,他去做電商;有的年青人嫌工廠管理嚴,他去跑滴滴……。各種機會都可以解決他們的生存。
第二產業(製造業)的人,都被第三產業(服務業)轉移了。自然不會再出現當年,想進個工廠,還得找關係的歷史現象了。
回覆列表
還記得八九十年代到南下打工的農民工嗎?他們扛著包裹,手拿著大包小包隨著蜂擁人群,走向用工的工廠,那個年代農民工拿著微薄的工資,流下了辛勤的汗水,是為了生活更富裕一點。
現在呢?他們的下一代孩子也出來了,這一代深受父母的寵愛,文化成度也比他們高,見得世面也多,選擇工作的權力也比他們廣,但是吃苦耐勞的精神比上一輩差多了,現在的青年人又想工資高,又想工作輕鬆,於是便出現了,工廠招工荒,工人找工難,這種奇怪的矛盾局面。
到春節時到農村去看看,這些青年人還像是農民工嗎?賭博、喝酒,都在激情地享受,彷彿有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覺,春節過後出去打工,累了不幹,工資少了不幹,不停地跳槽,沒有伏下身來,堅定地幹下去,更沒有幹一行愛一行的工匠精神,性情浮躁,這就造成招工荒的難題,而現在擇業面廣,自謀職業崗位多,也分散一部份人流。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每況愈下,也衝擊國內經濟,許多廠礦企業關停並轉,環評的壓力,促使不良企業倒閉,這就造成找工難這個特性。
所以招工荒和找工難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在我們這個經濟社會是伴生的,並且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我想隨著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這個矛盾將有所緩和一點,要達到人的素質、經濟同步發展,社會再進行洗禮、分工,未來的招工荒和找工難將進一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