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給陪讀媽媽頒個獎

    選擇幾個孩子感興趣的特長班,有助於孩子培養自信和拓展社交。因為在學校會有很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孩子沒有任何特長,當別的孩子爭先恐後表現自己的時候,他只能默默地看著。

    要依據孩子自身情況選擇特長班,孩子不喜歡報了也是浪費時間;另外,注意掌握度,不能因為孩子喜歡就報很多。我有個朋友的孩子什麼都喜歡,什麼都要報,但是每一樣學的都不是很好,而且不斷接送往返於特長班之間,弄得家長很疲憊。

  • 2 # 冷明貴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華人的傳統思想之一,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各有各的成才標準。我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極為有限,如果在某一領域或專業上學到了真功夫,並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就是成才。對兒女的企望值不必過高,要用都是普通人的心理去看待兒女成才問題。花過多的錢去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我覺得好處不大。肥了商家,折騰了孩子,辛苦了家長。

  • 3 # 曉帆輕舟

    (一)

    關於小學生參加校外的特色班,我在武漢一個社群十幾個小學生裡初步瞭解到的情況是:

    1.面向小學生的校外特色班非常多,暑假尤其多,涉及很多領域——語文、書法、繪畫、英語、跆拳道、舞蹈、音樂等等。

    2.小學生在校外參加特色班的情況很普遍。這十幾個小朋友裡,半數以上都有上特色班的經歷。

    3.有的小學生甚至一人同時參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特色班。有一個四年級女孩子同一個學期在舞蹈班、英語班學習。

    4.特色班的開課時間以週五下午—傍晚、週六、週日較常見。

    可以說,上特色班(培優班)成為很多小學生校外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佔去他們週五下午、雙休日的大量時間,上特色班、做特色班作業成為他們在校外的必須完成的一項學習任務。不少小學生的家庭作業裡,除了學校作業外,還包括來自特色班的作業。

    (二)

    雨後春筍般的校外特色班(培優班),本身無可厚非,對於彌補少年兒童校內知識薄弱點、拓展少年兒童各方面素質、豐富其週末生活,還是起了作用的。有個一年級小朋友近期堅持上書法培優班,逐漸養成了愛寫字、認真寫字的好習慣,字寫得挺漂亮的,書法素質確實大有增強。如果持之以恆參加書法培優班,在不耽誤校內學業情況下認真學習書法,她將獲得小學學業、書法特長的雙豐收。

    (三)

    物極必反。如果一個孩子參加了過多的特色班,如果一個特色班開課太密集頻繁、作業過多,如果孩子本人對於所參加的特色班毫無興趣、是被家長逼迫參加的、度日如年,這樣,孩子會感到很累很累,反而對特色班越來越反感,乃至儘可能逃避。

    要是這樣的話,家長把孩子送去特色班恐怕就事與願違了。

    我所接觸到的小朋友就有這樣的情況,他所上的特色班並不是他感興趣的,只是家長強塞給他的,他越學越煩。

    目前,確實存在這樣的情形:孩子上特色班,佔用了過多的週末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真正想自由做的事情,反而很難有機會去做,他們週末的閒暇時間變得很少,缺乏自由。

    小學生週末離開本社群,奔走於特色班,也使得社群給小朋友安排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失去大量參加者,常常無法順利開展。孩子們也就失去了在“社群教育”這個靈活寬鬆的“課堂”享受快樂、享受童趣的機會。

    我所認識的兩個小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他們其實更喜歡社群就地安排的週末文化活動,可是,因家長給他們排滿了週末特色班課程,他們不得不放棄心儀的本社群活動,時常鬱悶。

    (四)

    我對於“特色班現象”的建議是:

    1.上特色班並非每個小朋友必需。家長這方面無需攀比 。

    2.一個學期或者一個暑假裡,一個小朋友上一個特色班即可,家長不要貪多。

    3.在拓展孩子素質方面,家長自身是第一任老師,自己更需提高綜合素質,把良好素質教給孩子。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效果不亞於送孩子去培優(反之則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家長如果自己對英語一無素養(甚至一竅不通),二無絲毫興趣,卻一個勁把孩子向英語特色班去塞,這樣的培優不見得能有多大的效果。

    4.週末的小朋友文化選項中,除了上特色班之外,還有更多的更廣闊的選項,例如,去參觀博物館,去旅遊,學習小小家務事。家長不應當讓孩子成為特色班、培優班的“奴隸”,而應當給予孩子週末更自由、更自然、更豐富的週末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D7200單反相機與手機同步連線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