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桓溫為東晉一代風雲人物,時人對他的評議是“有英雄之才”、“英略過人”、“有文武識度”、“高爽邁出”。東晉一朝積弱日久,到桓溫時能取川蜀,兩度北伐,國力可謂稍振,雖然皇室闇弱,國防力量較西東晉之交時仍有巨大提升。沒有桓溫奮鬥於前,恐怕難有謝安後來淝水之戰的勝利。在北方政權旋起旋滅的同時,東晉帝國能得以穩定,桓溫也是有功勞的。不過,由於他晚年凌駕皇權之上,甚至幻想稱帝,故而後世總以“奸雄”、“野心家”冠之。人都是多面且複雜的,從國家角度說,桓溫應該算是一名愛國將領,當初感慨神州陸沉,豈是裝腔作勢之言。從這點看,就不能對他等閒視之。

    桓溫對東晉帝國最大貢獻,便是收復割據近半個世紀的川蜀。

    公元304年,氐人李雄據成都稱王,一年後正式稱帝,國號為“大成”,後又改國號“漢”,故史稱成漢。公元346年,成漢爆發內亂,時任安西將軍的桓溫敏銳地意識到,收拾成漢的機會成熟了。

    桓溫的雄心令所有人大吃一驚,將佐們紛紛反對,反對的理由有兩條:其一,川蜀地勢險固,易守難攻。其二,大軍西征,後趙石虎勢必要乘虛而入,恐怕要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

    只有一個人力挺桓溫,此人是江夏相袁喬,他力排眾議,分析兩條反對的理由:其一,川蜀固然險固,然而蜀國的實力是遠不及胡趙,因而先攻打弱敵,這是對的。其二,西征蜀漢,石虎就算出兵侵擾,憑藉長江天險也足以防守,不必擔心。袁喬還特別強調攻取蜀國的重要意義:“蜀地富饒,戶口繁庶,諸葛武侯用之抗衡中夏,若得而有之,國家之大利也。”

    公元346年底,桓溫給朝廷上了一道實施伐蜀計劃的奏章,不等朝廷批示,就率軍隊出發了。成漢帝國疏於戒備,險關要隘都沒有重兵把守,晉軍得以順利挺進,沿途並沒有遭遇強有力的抵抗,於次年(公元347年)二月,挺進到成都南部的青衣。蜀主李勢發現大勢不妙,派出大軍前往阻擊。

    蜀軍分三路阻擊晉軍:一路攻打晉軍輜重部隊,被守將孫盛擊退;另一路與桓溫主力兵團遭遇,三戰三敗,逃回成都;第三路誤判晉軍的行軍路線,以致撲了個空,當他們返回成都時,發現桓溫兵團已陳兵城外,嚇得一鬨而散。

    李勢孤注一擲,出動所有兵力與桓溫一決死戰。晉軍初戰不利,參軍龔護戰死,桓溫的座騎都被流矢射中,一時間軍心動搖。桓溫一見不對頭,打算先行撤退,整軍後再戰。這時發生一件誰也沒想到的事,傳令兵理解錯大帥的意圖,本來是要鳴金收兵,他卻敲響前進的鼓聲。士兵們聽到鼓聲後,奮勇向前,竟一鼓作氣大敗敵軍。

    成漢皇帝李勢連夜逃出城,派人給桓溫送去投降書。桓溫接受李勢的投降,立國四十三年的成漢就此滅亡。

    自從東晉開國,偏安一隅,不求進取,祖逖北伐幾乎是單打獨鬥,最終功敗垂成,後又經王敦、蘇峻之亂,自顧不睱,談何對外進取。及至陶侃弭平內亂,繼任者庾亮、庾翼方才銳意北伐,只是庾氏兄弟志大才疏,北伐虎頭蛇尾,胎死腹中。

    桓溫的高明之處,在於先擊弱敵,蜀漢闇弱,國主無道,君臣離心,故而能一擊致命。蜀漢割據已超過四十年,對於東晉臣民來說,除了老一輩的人尚有些記憶,新生一代對這片土地已是全然陌生。桓溫滅蜀,拓千里江山,誠為東晉立國以來最偉大之事業。從這點看,稱桓溫為英雄,實不為過。

  • 2 # 生物學家講歷史

    桓溫是英雄還是奸雄,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但毫無疑問算的上東晉一“雄”。

    他也是一個可愛的人。

    說桓溫,避不開和劉裕的比較。作為東晉兩大權臣,劉裕最終稱帝建宋,相較桓溫肯定是成功了。如果劉裕算英雄,桓溫至少也還算個不大成功的英雄。

    相比步步算計,幾乎不會出錯的劉裕,桓溫更接近凡人。他年輕時快意恩仇,獨自仗劍報仇。他有偶像,說他像劉琨能高興的蹦上天。年老時面對謝安的拖字決,他也沒有惱羞成怒,並沒超脫表面的規則。所以他對付不了同一個圈子的門閥,只有寒門出身的劉裕才有那種眼界和氣魄。

  • 3 # 楓橋夜泊81992941

    他是個不甘人臣的人,手上有兵權,皇帝又軟弱不堪,難以收復中原,所以篡位的想法是順理成章的。可惜朝中士大伕力量雄厚,支援皇帝的大有人在,最後就以失敗告終了,他算是一個奸雄吧。  對於桓溫其人,史家見仁見智,議論很不相同。

    其一,主要從對晉室的忠奸立論,貶斥桓溫的個人野心。這種見解,歷來支配史界,現在的影響已經不大了。

    其二,主要從民族鬥爭角度立論,著力褒獎桓溫北伐業績,而不介意其對晉室的態度。持這種見解的學者,現在比較多。

    其三,認為桓溫以北伐為手段,以篡奪為目的,把由於北伐而增進的實力和威望用之於篡奪,所以不會盡心力於北伐,也無意久事中原。這就是說,桓溫的政治野心限制了他的北伐活動,使北伐活動得不到廣泛的支援。而且,其時北方民族關係混亂,民族興起的潮流一浪接著一浪而來,新的民族勢力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因此,任何北伐戰役的成果都無法得到鞏固,桓溫北伐也是如此。這是形勢使然。所以桓溫北伐意義頗為有限,戰略上說來最多隻能起以攻為守的作用,把混亂的民族鬥爭限制在北方,不使它蔓延到江東來。從戰略上說,交戰狀態中的一方如果完全沒有進攻能力,也就難於防守。不過在這種戰略作用的發揮方面,在北伐行動的堅決性方面,桓溫北伐無法與祖逖北伐相比。這第三種意見,就是我所持的意見。

  • 4 # 雲說經濟

    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戰功累累。後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

    桓溫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因謝安等人藉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實現。死後諡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後,追尊為“宣武皇帝”。

    桓溫生活簡樸,富有軍政之才,很熟悉兵法,也善於用兵,但並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其戰績是負多勝少,而且多數是先勝後敗。

    至於是英雄還是奸雄,說法不一,我們也不能一刀切,要從不同方面來看待。很多說法,對他評價是前期總體偏好,中後期就不太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羊肉餃子放什麼菜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