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川省自貢市。自貢,被譽為“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悠久的井鹽開採歷史、大量的恐龍化石以及每年春節期間美輪美奐的自貢彩燈,被譽為自貢“三絕”,吸引了大量的旅遊者,已經成為自貢的名片。不過,如果每個都要去介紹的話,估計這篇問答就要變成“長篇大作”了。所以,因為篇幅所限,我只介紹其中的一個景點吧。
早在東漢時期,這裡就因為發現地下有鹽而開始了井鹽開採,並因為鹽的開採和交易而逐漸在這裡聚整合市。可以說,沒有井鹽,就沒有自貢。所以,要介紹自貢的旅遊,當然是離不開井鹽的開採。目前,最能代表自貢井鹽開採的旅遊景點,當屬自貢燊海井。
燊海井在自貢市大安區長堰塘附近。1835年,清朝道光15年才開始開採,歷時13年才打鑿成功。所以,在自貢眾多鹽井中,燊海井不是最早的。同時,燊海井並不是最大的,有許多鹽井都比它大。但是,它是最有代表性的——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千米,達1001.42米深的小口徑井。十年以後,美國卡諾瓦地區才“創紀錄”地打鑿成一口深達518米的井。所以,燊海井可以說是世界鑽井技術的里程碑。
上面這張圖片,那個用塞子蓋住的就是燊海井的井口。想一想吧,在180多年前,這麼小的一個洞,用原始的手工工具,要在地下打1千米深,這將是怎樣的一種巧奪天工的智慧和技藝呀!
燊海井展示的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還遠不止這點。
這張圖上的井架,是自貢的標誌——天車。燊海井的天車高度超過18米,自貢最高的天車有100米高的!最多的時候,自貢地區大大小小的天車共計一萬多座。天車,其實就是現在的井架。不過,那個時候由於沒有鋼鐵,天車的柱子全是木製的。
天車一般有四根立柱,每根柱子全是用杉木捆紮而成的。據說,現在全世界能捆紮這種天車立柱的人,已經不到5個人了。天車立於井口之上,用於採滷和淘井等。
這個帳篷型的展品,是曬鹽棚模型。真正的曬鹽棚很大,一般是十幾米高,幾十米長。由於現在的燊海井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地方放曬鹽棚了,所以只能看看這個模型。
從地下抽取出來的鹽水(滷水),由於裡面有很多水。所以,如果直接拿去熬鹽,將會浪費很多煤或瓦斯氣。曬鹽棚的作用就是提高滷水的濃度,減少燒煙時煤或瓦斯氣的使用,達到降低能源的作用:先把滷水抽到曬鹽棚的棚頂,再從上面順著曬鹽棚流下來。在流下來的過程中,經過風吹或太陽曬等讓滷水裡的水分蒸發。這樣,流下來後的滷水濃度就增加了。再送去熬鹽,就能節約不少煤或瓦斯等能源。可以說,曬鹽棚也是一項看似簡單卻又充滿智慧的發明。
寫到這裡,我想您對燊海井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了吧?——不錯,燊海井,就是一個充滿了中國古人智慧和技藝的場地。在那裡,你不僅會讚歎中國古人的聰明和才智,更會對古人技藝和工匠精神拍手叫絕!
我在四川省自貢市。自貢,被譽為“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悠久的井鹽開採歷史、大量的恐龍化石以及每年春節期間美輪美奐的自貢彩燈,被譽為自貢“三絕”,吸引了大量的旅遊者,已經成為自貢的名片。不過,如果每個都要去介紹的話,估計這篇問答就要變成“長篇大作”了。所以,因為篇幅所限,我只介紹其中的一個景點吧。
早在東漢時期,這裡就因為發現地下有鹽而開始了井鹽開採,並因為鹽的開採和交易而逐漸在這裡聚整合市。可以說,沒有井鹽,就沒有自貢。所以,要介紹自貢的旅遊,當然是離不開井鹽的開採。目前,最能代表自貢井鹽開採的旅遊景點,當屬自貢燊海井。
燊海井在自貢市大安區長堰塘附近。1835年,清朝道光15年才開始開採,歷時13年才打鑿成功。所以,在自貢眾多鹽井中,燊海井不是最早的。同時,燊海井並不是最大的,有許多鹽井都比它大。但是,它是最有代表性的——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千米,達1001.42米深的小口徑井。十年以後,美國卡諾瓦地區才“創紀錄”地打鑿成一口深達518米的井。所以,燊海井可以說是世界鑽井技術的里程碑。
上面這張圖片,那個用塞子蓋住的就是燊海井的井口。想一想吧,在180多年前,這麼小的一個洞,用原始的手工工具,要在地下打1千米深,這將是怎樣的一種巧奪天工的智慧和技藝呀!
燊海井展示的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還遠不止這點。
這張圖上的井架,是自貢的標誌——天車。燊海井的天車高度超過18米,自貢最高的天車有100米高的!最多的時候,自貢地區大大小小的天車共計一萬多座。天車,其實就是現在的井架。不過,那個時候由於沒有鋼鐵,天車的柱子全是木製的。
天車一般有四根立柱,每根柱子全是用杉木捆紮而成的。據說,現在全世界能捆紮這種天車立柱的人,已經不到5個人了。天車立於井口之上,用於採滷和淘井等。
這個帳篷型的展品,是曬鹽棚模型。真正的曬鹽棚很大,一般是十幾米高,幾十米長。由於現在的燊海井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地方放曬鹽棚了,所以只能看看這個模型。
從地下抽取出來的鹽水(滷水),由於裡面有很多水。所以,如果直接拿去熬鹽,將會浪費很多煤或瓦斯氣。曬鹽棚的作用就是提高滷水的濃度,減少燒煙時煤或瓦斯氣的使用,達到降低能源的作用:先把滷水抽到曬鹽棚的棚頂,再從上面順著曬鹽棚流下來。在流下來的過程中,經過風吹或太陽曬等讓滷水裡的水分蒸發。這樣,流下來後的滷水濃度就增加了。再送去熬鹽,就能節約不少煤或瓦斯等能源。可以說,曬鹽棚也是一項看似簡單卻又充滿智慧的發明。
寫到這裡,我想您對燊海井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了吧?——不錯,燊海井,就是一個充滿了中國古人智慧和技藝的場地。在那裡,你不僅會讚歎中國古人的聰明和才智,更會對古人技藝和工匠精神拍手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