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的遠祖名叫王吉,是西漢時期臨沂縣的人。漢宣帝時,王吉曾出任益州刺史。王家從此以後逐漸發跡,子孫代代為官。王吉以下到了第十代,已是西晉末年,王氏中的王衍累官至司徒、司空、太尉,是朝中數一數二的頭面人物。而且不止於此,整個西晉一朝,王氏家族冠冕盛門,聲勢顯赫。
王衍身居高位,又才華橫溢,聰明敏銳,但是他並沒有什麼德行,又浮華放誕。他的女兒是愍懷太子司馬遹的妃子,司馬遹被賈后誣陷時。王衍怕惹禍上身,於是上表請求解除婚約。
公元301年,司馬倫篡位時,想任命王衍。但王衍一則素來輕視司馬倫,二則認為司馬倫必敗亡,於是裝瘋賣傻逃避任職。他為了裝得逼真,甚至癲狂隨意殺死自己的奴婢。
司馬倫敗亡後,王衍又被新上位的執政者委以重任。至公元307年,王衍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彼時八王之亂已經結束,司馬越成了最後的勝利者。但司馬越沒來得及高興。因為早在幾年前,劉淵和李雄已分別割據稱帝。尤其劉淵,自稱帝起,就一直全力攻伐西晉王朝。值此內憂外患之際,王衍雖然擔負宰相的重任,但卻不認真考慮國家的治理,只想方設法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公元311年,前趙匈奴大軍圍攻洛陽。當時都城的情況是司馬越已毒殺司馬衷,改立司馬熾為帝,都城中尚有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部隊。這隻部隊是西晉王庭經過八王之亂後,僅剩的護衛王庭的部隊。司馬越胸無大志,與王衍是一丘之貉,他竟然拋棄都城和皇帝,帶著這隻精銳部隊往封國東海逃跑。結果到項城便病死了。大軍群龍無首後,眾人推舉王衍為領袖。歷史的方向盤交到王衍手上。他如果帶著部隊回去保衛洛陽,西晉國祚也許還能延續。但王衍決定大軍繼續東行,結果半路被石勒截住,全軍被屠殺。王衍在石勒面前跪求一番後也不免一死。如果說王衍在西晉滅亡的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的話,那麼王衍的族兄王導、王敦則在東晉的建立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時,時年十四歲的王導正在都城洛陽,他與皇室成員司馬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王導早年便立志要有一番大作為,他意識到白痴太子司馬衷繼位後將天下大亂,所以慫恿司馬睿與自己一起離開洛陽避難。後來八王之亂中,司馬睿也曾捲入其中,王導始終在司馬睿身邊出謀劃策。凡事軍機大事,司馬睿無不聽從王導安排。後在終於在王導的精心策劃下,司馬睿被調往健康。
初到建康時,江南門閥根本不把司馬睿放在眼裡。幾個月過去,江南士族沒人主動討好司馬睿。形勢危急的關頭,又是王導扭轉了局勢。王導與兄王敦共同謀劃了一場大戲,趁著過節時,王導、王敦安排了很大的排場簇擁著司馬睿參加節慶,使南方大族誤以為司馬睿身份高貴。王導又施以計謀,是司馬睿在江南逐漸立住腳。
後來西晉殘餘勢力在長安擁立的政權也被前趙攻滅。司馬睿在建康名正言順的稱帝。王導為穩固司馬睿統治地位而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王敦兵變時,司馬睿險些被廢,王導在保衛東晉政權的過程中起了關鍵性作用。甚至說王導一手締造了東晉王朝也不為過,以至於後世常用“王與馬,共天下”來形容王導在東晉政權中的作用。
王衍、王導、王敦三人雖然都出自琅琊王氏,卻在歷史的節點上起了完全不同的作用。與之相比,身為皇族的司馬越、司馬睿等人,卻更像是被推到前臺的傀儡。
琅琊王氏的遠祖名叫王吉,是西漢時期臨沂縣的人。漢宣帝時,王吉曾出任益州刺史。王家從此以後逐漸發跡,子孫代代為官。王吉以下到了第十代,已是西晉末年,王氏中的王衍累官至司徒、司空、太尉,是朝中數一數二的頭面人物。而且不止於此,整個西晉一朝,王氏家族冠冕盛門,聲勢顯赫。
王衍身居高位,又才華橫溢,聰明敏銳,但是他並沒有什麼德行,又浮華放誕。他的女兒是愍懷太子司馬遹的妃子,司馬遹被賈后誣陷時。王衍怕惹禍上身,於是上表請求解除婚約。
公元301年,司馬倫篡位時,想任命王衍。但王衍一則素來輕視司馬倫,二則認為司馬倫必敗亡,於是裝瘋賣傻逃避任職。他為了裝得逼真,甚至癲狂隨意殺死自己的奴婢。
司馬倫敗亡後,王衍又被新上位的執政者委以重任。至公元307年,王衍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彼時八王之亂已經結束,司馬越成了最後的勝利者。但司馬越沒來得及高興。因為早在幾年前,劉淵和李雄已分別割據稱帝。尤其劉淵,自稱帝起,就一直全力攻伐西晉王朝。值此內憂外患之際,王衍雖然擔負宰相的重任,但卻不認真考慮國家的治理,只想方設法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公元311年,前趙匈奴大軍圍攻洛陽。當時都城的情況是司馬越已毒殺司馬衷,改立司馬熾為帝,都城中尚有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部隊。這隻部隊是西晉王庭經過八王之亂後,僅剩的護衛王庭的部隊。司馬越胸無大志,與王衍是一丘之貉,他竟然拋棄都城和皇帝,帶著這隻精銳部隊往封國東海逃跑。結果到項城便病死了。大軍群龍無首後,眾人推舉王衍為領袖。歷史的方向盤交到王衍手上。他如果帶著部隊回去保衛洛陽,西晉國祚也許還能延續。但王衍決定大軍繼續東行,結果半路被石勒截住,全軍被屠殺。王衍在石勒面前跪求一番後也不免一死。如果說王衍在西晉滅亡的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的話,那麼王衍的族兄王導、王敦則在東晉的建立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時,時年十四歲的王導正在都城洛陽,他與皇室成員司馬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王導早年便立志要有一番大作為,他意識到白痴太子司馬衷繼位後將天下大亂,所以慫恿司馬睿與自己一起離開洛陽避難。後來八王之亂中,司馬睿也曾捲入其中,王導始終在司馬睿身邊出謀劃策。凡事軍機大事,司馬睿無不聽從王導安排。後在終於在王導的精心策劃下,司馬睿被調往健康。
初到建康時,江南門閥根本不把司馬睿放在眼裡。幾個月過去,江南士族沒人主動討好司馬睿。形勢危急的關頭,又是王導扭轉了局勢。王導與兄王敦共同謀劃了一場大戲,趁著過節時,王導、王敦安排了很大的排場簇擁著司馬睿參加節慶,使南方大族誤以為司馬睿身份高貴。王導又施以計謀,是司馬睿在江南逐漸立住腳。
後來西晉殘餘勢力在長安擁立的政權也被前趙攻滅。司馬睿在建康名正言順的稱帝。王導為穩固司馬睿統治地位而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王敦兵變時,司馬睿險些被廢,王導在保衛東晉政權的過程中起了關鍵性作用。甚至說王導一手締造了東晉王朝也不為過,以至於後世常用“王與馬,共天下”來形容王導在東晉政權中的作用。
王衍、王導、王敦三人雖然都出自琅琊王氏,卻在歷史的節點上起了完全不同的作用。與之相比,身為皇族的司馬越、司馬睿等人,卻更像是被推到前臺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