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起點農業

    對於大棚草莓種植還是略有了解的,在種植模式而言一般分為土壤種植和基質栽培兩種模式。從這兩種不同的種植方式而言,它們水肥管理也是有非常大的區別。這個主要與種植形式有非常大的關係,這一點並不難理解。

    ▲ 大棚草莓採摘

    大棚草莓的種植形式

    關於草莓的種植型別,無非就是土壤種植和無土栽培。他們兩種在實際種植的設施也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無論從施肥還是灌溉的形式都非常不同。常見的草莓種植基本都是土壤栽培模式,基質栽培草莓相比還是比較少的,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無土栽培的基本投資比較高。在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些兩種草莓種植設施。

    ▲ 起壟種草莓模式

    ①大棚土壤種植草莓

    對於大棚土壤種植草莓,一般採用的起壟是栽培方式。但在起壟的之前就會在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也被稱為土壤的底肥。在起壟後,一般就會採用地膜把這個草莓的壟給覆蓋。在覆蓋之前也會把滴灌進行鋪設好,因為滴灌管是在膜的下面,這種方式也被稱為膜下滴灌,這樣的方式非常時候大棚種植環境,節約水分減少大棚內的溼度。然後就可以進行草莓的定植了,一般選擇都是進行雙排定植草莓苗的。

    ▲ 草莓無土栽培

    ②大棚基質栽培草莓

    基質栽培草莓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新式的草莓種植方式,採用這樣的種植方式主要是為了增加大棚內草莓種植的數量,也是增加草莓產量,單位面積種植數量增加2倍。基質栽培草莓主要的設施基質槽、基質和水肥一體化設施。基質槽注意是用量放置基質的,基質一般選擇的為椰糠基質。因為基質本身營養成份非常低,對於營養的供應全部都是才是外部供給,也就是水肥一體化是整個基質栽培草莓的關鍵設施。在基質栽培草莓定植前,一定需要先用清水進行澆灌,把基質內的鹽分進行沖洗。

    兩種栽培草莓方式不同,但追肥基本非常相似。

    在這裡我不會去給各位網友降解肥料的用量問題,因為這個需要結合草莓的實際生長情況。每一位種植戶的種植的草莓而言中間發生的狀態都不一樣,在肥料的用法、用量都會不會是統一。如何在這裡寫文字就可以告訴你施肥的用量和肥料型別的,基本都是屬於滿嘴的跑火車,一點實話都沒有的。

    ▲ 草莓滴灌

    ①大棚土壤栽培草莓注意事項

    因為大棚土壤栽培草莓的方式,是在起壟上面進行定植的,這樣的方式就是土壤的蓄水能力有些。對於每次的滴灌進行的灌溉或同步施肥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用量。在這裡的原則是少量多次進行,不然非常容易造成水分或肥料的流失。不僅造成肥料的浪費,還會給溫室大棚內的作物造成溼度的影響。

    ▲ 基質栽培設施

    ②大棚基質栽培草莓注意事項

    在這裡需要了解的就是基質本身,基質可以說基本沒有任何的養分。草莓的生長需要的養分基本都是來自外界的供給,而基質本身的保水和保肥量也是有限的。超過它的範圍,肥和水都會流失掉的,因為在基質槽底部都是通風口和排液的口,就是以防水分和肥料使用量太大,給作物造成爛根的現象發生。在這裡遵循的原則也是“少量多次”,這樣就不會發生經常發生的事情。

    總結:對於大棚種植草莓而言,無論是那種種植模式,其中最核心的還是注意水肥是如何的配合。不然對於草莓的生長過程中多少會帶來一定的影響,至於這個影響有多大,就看你水肥配合的怎麼樣了。尤其是對於肥料使用量的把控和作物生長症狀的判斷,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並且還是比較敏感。也就應了已句種植的名言“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

  • 2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大棚草莓管理的關鍵時期,需要把握好以下兩要點:

    一、溫溼度控制

    1、溫度控制

    當夜間氣溫降到10℃以下時,開始覆蓋大棚膜。蓋膜初期,白天大棚內溫度保持在30℃左右,夜間保持在10℃以上,以增加棚內的有效積溫。現蕾以後,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5℃,開花後至成熟期保持在20-25℃,夜間在5℃以上。

    2、溼度控制

    棚內溼度大,易發生病害。一般空氣相對溼度在80%以下為好,開花期保持在50-60%,不能超過90%,否則影響授粉,造成畸形果。溼度過大時,可利用中午通風換氣,降低溼度。

    二、肥水管理

    1、追肥

    塑膠棚室草莓,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其間應多次追施速效肥,每次施複合肥5-8千克,稀釋到0.3%-0.5%澆施。

    施肥時間為:

    第一次在現蕾後澆施,以促進項花序的生長;

    第二次在頂果達到拇指大小時澆施,以促進果實膨大;

    第三次在頂果開始採收時;

    第四次在頂花序果採收盛期。

    在現蕾至開花前噴3%的硼肥。

    2、水分管理

    塑膠棚室內氣溫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應及時灌水。前期外界氣溫高,灌水在傍晚進行;後期內外氣溫均較低,灌水在上午進行,灌水後先提高室溫,而後加大放量,降低溼度。澆水不能過勤,每次要灌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茯苓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