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56631219694

    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而信念則是心裡的動能,是讓人堅持的源泉,也是力量的根源。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會經歷許許多多,也會嘗試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而這些技能也可以稱之為能力,會伴隨我們一生。當我跟很多人交談之後發現,這些能力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快樂,只是讓他可以養家餬口,為人師表。其中有些是自願去學習的,有些則是在家長或者生活、生計的壓力下被迫學來的。可惜的是,很少人將自己的某項技能學習到極致,或者把它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所以今天想說的第一個重要的詞就是“堅持”。接下來,用一個小故事來闡述信念產生的過程(個人觀點)很多年前,我在一本書裡看到一句話“把自己想象成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多年後你就會成為你想成為的這個人”,當時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到很震驚,因為書裡還舉了一些實際的案例,也就是這些案例讓我產生了好奇心,決定嘗試這樣去做。(當時我還是剛剛接觸交易不久,對這個行業還很陌生,只是在拜讀一些交易前輩的書籍的時候,會對他們有所瞭解,對交易員這個職業有所領悟。這些人在大部分交易員的心中,都尊稱他們為前輩,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就把其中一位前輩作為我要成為的目標。)當我把每個案例都認真看完後,發現他們這樣做了以後,真的成為了他們想成為的那個人。於是我堅信,如果自己也這樣做了,也一定會成為我想成為的那個人。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每天開始工作之前,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他的樣子,開始一天的工作。就這樣持續了一個月之後,發現的一個奇怪的現象,開始每天不用去想,就自然的進入那種狀態。當時我跟朋友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他說我已經走火入魔了,而且很嚴重。但我沒有質疑自己,因為完全是按照自己預想的在做事情,而我自己本身並沒有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所以並沒有在別人的言論中就此終結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再的堅持。就這樣持續了大概有半年的樣子,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狀態,其實根本不在需要去想什麼,反而成了一種常態。但是這種常態並沒有給我帶來多大的收益,好像自己也沒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於是開始質疑,質疑書中的說的真的是那麼回事嗎,慢慢出現了厭煩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再次到書櫃裡找出這本書繼續讀,一遍一遍的讀,讀到再也不想看的時候,明白了一個道理,是不是自己現在的狀態也像讀這本書一樣,到了一種開始厭煩這種狀態。現在想想,那段時間也不知道是怎麼度過了,每天再堅信與質疑的矛盾中度過就那樣過了很久。突然有一天茅塞頓開,原來自己缺乏的是相信,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那做什麼都沒有意義了,於是開始重新拾起信心,重新回到電腦盤,再次把自己想象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而這種相信慢慢的演變成了支撐我走下去的力量,後來我把這種相信稱之為“信念”。如果把這個過程用幾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好奇-堅信-嘗試-堅持-習慣-自然-信念在很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做到了,成為那個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寫到這裡,想說一句“感謝寫那本書的作者,感謝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判斷碳罐是否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