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鄉愁》不是余光中先生最好的詩作,甚至在他的詩作中連中等都擺不上。之所以能夠如題主所說讓“人們獨念”,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兩岸關係需求,餘先生的思鄉,可以理解為思的是祖國,思的是大陸,思的是兩岸的和平共處,思的是大陸和臺灣人民共衷和濟。所以,臺灣詩人寫的鄉愁更能符合我們的宣傳核心。

    二是此詩語言通俗,清淺神雋,如一個夜不能眠的遊子在淺吟低唱,簡單的比喻裡卻是深沉的情感,而且這個情感是如此地清澈與乾淨,沒有任何雜質摻雜其中,是純粹而純淨的詩歌美。傳播起來沒有難度,加上大力推廣,從小學到大學,所以婦孺皆並不是難事。何況這首詩真的很美!

    三是詩歌藝術表達,在當時,大陸的詩歌要麼是郭沫若等人的政治詩,要麼是汪國真等人的朦朧詩,要麼是海子顧城的帶有西方意味的現代詩。第一類讀之無味,第二類讀之無趣,第三類讀之隱澀。但充滿中國風古典韻味的詩卻從來沒有重點推廣過(其實這類詩並不少,可惜卻不是主流),突然從海的另一端傳來這樣的作品,既易懂,還不失美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後來余光中先生的其它詩作也傳了出來,讓人們不禁意識到,原來,詩可以這樣寫。

    後來,我們發現,香港的詩人也是如此,都是中西結合的味道,唯美,浪漫,含蓄。相比之下,我們自己的詩歌要麼淺薄,要麼艱澀,要麼全盤西化,僅僅是人文一項,就已經全盤皆輸。

    我們的現代詩起初受到了正志環境的干擾,走了許多彎路。一些人走得太遠,我們追不上。另一些人走得太慢,我們懶得看。還有一些人走得不遠不近,可惜我們看不到。

    恰好,另外兩個地方有餘光中,有洛夫,有羅門,有王良和等詩人,給了我們以參考。

  • 2 # 湄洲島粹墨木一

    在兩岸的幾十年人為分隔下,鄉愁一下子被抬升到愛國尋根的高度。特別以餘老,洛夫為代表的海峽對岸詩人,他們追尋民族文化大傳統,同時本身長久對故國故鄉的思念,於是有一大批優秀的詩歌誕生。他們情真意切,又富傳統文化色彩。比如,餘老的《鄉愁四韻》《鄉愁》,洛夫的《邊界望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速效止瀉膠囊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