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猛歷史

    明朝建立後,定都於南京,直至明成祖朱棣才將都城遷於北京,原因即在於日益嚴重的邊患。朱棣本為鎮守京津的燕王,負責打擊窺視帝國疆界的北元勢力,但靖難之役後,明帝國邊境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削弱,北元的威脅日益緊迫,朱棣不得不重立北都,開始了明帝國“天子守國門”的歷史。

    除了對北方遊牧民族採取進攻性的措施外,明廷還在邊境地帶設立遼東、宣府、大同、延綏 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邊,是為九邊。這其中,有四邊與山西在地緣上有著緊密的聯絡。為了穩固疆界,明朝在九邊佈防了數量龐大的軍隊,但北方的複雜地貌使得供養一支龐大的邊防軍成為困難。明廷無力長期支撐高額的後勤費用,這為晉商的群體性崛起帶來契機。

    為了解決高成本的後勤問題,明廷釋出“開中法”,即藉助民間力量,由商販向邊關運送馬匹、兵械、糧草,作為交換,商販在完成任務後,可以獲得由朝廷頒發的“鹽引”,藉此兌換一定數量的食鹽。

    除此之外,山西境內分佈廣泛的煤炭、鐵礦資源也成為晉商發跡的來源所在,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八年 ( 1395 ) “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採煉,而歲輸課 程,每三十分取其二”。鹽和鐵自古即為國家壟斷性資源,晉商借助明初的特殊環境得以插手其中,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

    除了暴利的鹽鐵販賣,絲綢的廣泛種植也是晉商崛起的原因之一。明初,政府號召民眾種植桑、麻、棉花等經濟作物,對於不執行政令者,規定了獎罰的政策。正是基於這樣的政策,山西的潞綢業發展起來。山西潞安府的絲綢因其精美的品質在當時可與蘇綢爭輝,《醒世恆言》中就有:“美娘見到劉四媽沉吟,只道他作難索謝,慌忙又取出四匹潞綢。”的情節,可見潞綢的地位。

    有明一代,以洪洞大槐樹為代表的北方大移民使得山西人在空間上廣泛分佈,這為晉商開拓國內市場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對北方邊境而言,蒙古諸部落與明朝展開互市貿易,晉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幾乎壟斷互市份額,“開中法”和邊境貿易,使晉商開始群體性崛起。

    明亡清立後,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張,晉商的商業活動範圍也得到了擴充套件,其貿易物件不再侷限於西北、東北各遊牧民族,而是遠達俄羅斯,來自西伯利亞的毛皮、百貨由晉商運至帝國腹地,而福建武夷山的茶葉亦由晉商運至異國北疆,這一橫貫帝國南北的貿易線路催生了山西的票號業務,並進一步延展為遍佈全國的金融網路,晉商的商業帝國自此達到了巔峰。

    參考資料:

    1.範波.晉商崛起的原因探析[J].山西統計,2003(10):75-76.

    2.武巍.晉商崛起中的地理因素探析[J].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05):22-2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月12競彩005瑞典超艾斯基斯杜拿VS奧雷布洛,主隊能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