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人已經開始講究服飾。人們普遍能夠享用棉布服裝。現存於德里印度博物館的出土文物證明,那時的城市文明已經相當發達,婦女喜歡佩戴項鍊。公元前5世紀時,亞裔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觀察到印度人用棉花織布製衣,感到十分新鮮和驚訝。棉花的用途很可能是印度人首先發現的。在公元前3世紀或前2世紀,華人發明製造的絲綢已為印度人所知,但開始大量輸入印度則是在公元1~4世紀期間。6~7世紀時,印度人已能自己生產絲綢,主要為貴族和富人所用。由於氣候炎熱,印度古人多用一塊棉布裹身,十分便捷。大多數普通男女不穿上裝。在現存印度古代壁畫和雕刻中,女性通常都裸著上身。徐悲鴻在印度繪畫《愚公移山》時所用孟加拉男性模特,都裸著上身,應是現實勞動生活的反映。古代只有軍人和在印度的外華人等少數人穿縫製的服裝。北印度人在冬季使用質地較厚的頭巾或披肩保暖。
伊斯蘭教侵入印度後,使印度的服飾發生了變化。男性開始效法莫臥兒人穿綴有紐扣的服裝,女性則開始穿裙子、罩衣和戴頭巾。英國等歐洲殖民者在近代侵入印度後帶來了西方的服飾文化,使印度服裝文化呈現絢爛多彩的局面。18世紀時,印度教婦女普遍穿用的現代紗麗發展起來。紗麗的質地為絲綢或棉布,通常長4.5~8米,寬1.1~1.3米。穿時首端纏在腰際,中段繞過胸前,末端搭在肩上。紗麗在印度的地位與和服在日本略同。男性多穿棉布或紗布縫製的服裝。不同教派的服裝有所不同。例如,錫克教徒頭包紅巾,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大城市,印度服裝在保持傳統的同時,也開始出現西化現象。
印度古代服裝雖然簡潔,但首飾卻富麗而又繁多。婦女普遍佩戴金銀和寶石飾品。她們使用的首飾包括耳環、耳墜、鼻飾、項鍊、項圈、手鐲、戒指、腳鐲等。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印度婦女舞蹈時腳鐲聲聲,節奏明快,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印度古代男子啊也戴耳環。現代男性戴戒指者頗多。
至少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人已經開始講究服飾。人們普遍能夠享用棉布服裝。現存於德里印度博物館的出土文物證明,那時的城市文明已經相當發達,婦女喜歡佩戴項鍊。公元前5世紀時,亞裔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觀察到印度人用棉花織布製衣,感到十分新鮮和驚訝。棉花的用途很可能是印度人首先發現的。在公元前3世紀或前2世紀,華人發明製造的絲綢已為印度人所知,但開始大量輸入印度則是在公元1~4世紀期間。6~7世紀時,印度人已能自己生產絲綢,主要為貴族和富人所用。由於氣候炎熱,印度古人多用一塊棉布裹身,十分便捷。大多數普通男女不穿上裝。在現存印度古代壁畫和雕刻中,女性通常都裸著上身。徐悲鴻在印度繪畫《愚公移山》時所用孟加拉男性模特,都裸著上身,應是現實勞動生活的反映。古代只有軍人和在印度的外華人等少數人穿縫製的服裝。北印度人在冬季使用質地較厚的頭巾或披肩保暖。
伊斯蘭教侵入印度後,使印度的服飾發生了變化。男性開始效法莫臥兒人穿綴有紐扣的服裝,女性則開始穿裙子、罩衣和戴頭巾。英國等歐洲殖民者在近代侵入印度後帶來了西方的服飾文化,使印度服裝文化呈現絢爛多彩的局面。18世紀時,印度教婦女普遍穿用的現代紗麗發展起來。紗麗的質地為絲綢或棉布,通常長4.5~8米,寬1.1~1.3米。穿時首端纏在腰際,中段繞過胸前,末端搭在肩上。紗麗在印度的地位與和服在日本略同。男性多穿棉布或紗布縫製的服裝。不同教派的服裝有所不同。例如,錫克教徒頭包紅巾,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大城市,印度服裝在保持傳統的同時,也開始出現西化現象。
印度古代服裝雖然簡潔,但首飾卻富麗而又繁多。婦女普遍佩戴金銀和寶石飾品。她們使用的首飾包括耳環、耳墜、鼻飾、項鍊、項圈、手鐲、戒指、腳鐲等。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印度婦女舞蹈時腳鐲聲聲,節奏明快,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印度古代男子啊也戴耳環。現代男性戴戒指者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