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日在古城聽雨聲
-
2 # 三國超好看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諸葛亮自感時日無多。
二、蜀華人才空缺太大,後繼無力。
首先說說第一個原因,連續幾次的北伐可以說是耗盡了諸葛亮的生機。諸葛亮一生最強大的對手就是司馬懿,和司馬懿對戰,諸葛亮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前幾次的北伐雖然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還是以敗局收場,即使獲得勝利也只是得不償失,要知道蜀國是戰爭發起方,所耗費的軍用物資非常大,更何況山路遙遠,就算做出木牛流馬也改變不了蜀軍後勤的困窘。
花費那麼多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可是常年的征戰勞累,再加上和司馬懿的鬥智鬥勇,諸葛亮的身體每況愈下,他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時日不多,當初隆中對匡扶漢室的夢想還沒有實現,所以這最後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最後的機會了。
自己死後還有誰能繼續完成自己的夢想呢?諸葛亮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一個人來。這也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
蜀國的人才一直是最缺的。
在蜀國前期中期,蜀國也缺人才,缺什麼人才呢?缺腰部人才。那時候蜀國的頂尖人才很多,五虎將還在,可是腰部人才呢?
早知道人都是會老的、會死的。當五虎將走了誰來頂替他們呢?蜀國的高層像是從來沒有考慮這些。人才是要培養的,不可能個個都像五虎將像諸葛亮一樣一出來就是頂尖人才。
果然,五虎將死了後,大將就剩一個魏延,這魏延以後還會反。張苞關興有乃父之風,可是很快就死了。到後面諸葛亮收了個徒弟姜維,諸葛亮沒有教多長時間自己就去世了。
姜維可以說是蜀國後期最重要的人才了。可是呢姜維年輕,投降蜀國時間又短,在蜀國的根基淺,很多人都不服姜維,姜維在前線打仗,朝堂上就有人給他穿小鞋。
諸葛亮就想,這些個後輩都難堪大任,我不拼了這把老命去北伐還有誰能去北伐呢?所以諸葛亮就是死也要死在北伐的路上。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兩個原因。
魏青龍二年(234年),諸葛亮開始了他最後一次北伐。
不過,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一座城池都沒有拿下,無論是之前的北原,還是現在的陽遂。或許是因為諸葛亮認為自己兩次的出擊都出乎敵人的意料,從而將對方打個措手不及,因此有些大意。
所派攻城士兵也不多,卻不知魏國有人卻屢次看破了他的計策,從而得以提前做好反擊的準備。看來諸葛亮是有點急躁了,為何對這些不是奇計的計策有著這樣的信心呢?
諸葛亮確實是有點急躁了,他明白自己的身體己經撐不了多久,而在北伐之路上卻還沒有取得任何大成績,出師未捷,身子卻先垮了下來,這怎麼可以呢?
因此諸葛亮要速戰速決,然而他偏偏遇到了魏明帝和司馬懿。因為魏明帝指示司馬懿當“堅壁拒守,以逸待勞”,而司馬懿也很順從他聽魏明帝的指示,面對諸葛亮的進攻,均採取無動於衷的態度堅守不出。
諸葛亮眼見自己兩鬢越加斑白,臉頰因為多年的勞累而日漸深陷,現如今,自己更是難以入咽,一天吃不了三餐,一餐吃不了幾粒米。
而腦袋也越來越不好使了,看來自己己經快到極限了,而魏國還有一大片士地在那裡擺著,難道就要這樣辜負先主的期望了嗎?
基於如此堅定的信念,諸葛亮繼續堅持著。面對司馬懿的堅守,他絞盡腦汁,誓要用盡各種辦法將司馬懿給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