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元形意掌門人
-
2 # 看史界
明朝打劫東南沿海的倭寇其實大部分人都是華人,而日本人只佔一小部分。那麼這些打劫明朝東南沿海的人是怎麼來的呢? 明朝實行海禁政策,使得原先做海外貿易的華人無法生計,就幹起了海盜,這部分人貿易通暢時是商人,不通時就是海盜,再加上沿海的流民,這些人就佔到倭寇的十分之七之多,並且處於領導地位,所以明朝的倭寇之患其實就是華人組成的的海盜上岸劫掠,正是由於大部分都是華人才使得東南沿海受害之深、之廣。而剩下的十分之三的海盜就是從日本跑過來的戰敗武士,當時日本國內內亂不止,那些戰敗的武士無法生存就鋌而走險幹起了海盜的勾當。
說到這請大家記住我們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大部分戚家軍都是浙江金華人,有機會我再說)。
明朝《嘉靖實錄》:倭人佔十分之三,“中國叛逆”佔十分之七。
簡言之,戚繼光時代,所抗擊的“倭寇”:1、大部分是華人;2、有倭人摻雜其中,但不掌握領導權;3、明代史料清晰記錄了“倭患”真相,明朝官方仍長期沿用“倭寇”這個說法,與海禁政策有很大關係。一方面,官方不願承認動亂的源頭是海禁;另一方面,把動亂歸因為“倭寇”,又適足以強化海禁的合理性。
最初早期,倭寇的確是日本人。但是很快,中國走私商和海盜加入進來,演變成“日三中七”比例,華人佔絕大多數,且掌握領導權。而日本人成為了華人的僱傭兵。
且倭寇自始至終不是隻有一股人,是很多很多股,各自活動。消滅一股,又會產生另一股。或者同時幾股在不同沿海地區作亂。
“倭寇”本意是指日本賊寇,最早初期也的確是日本人,但是後來華人佔絕大多數,但是官方還是沿用“倭寇”這詞來形容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