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壺酒一張琴一溪雲

    在歷史上的漢唐王朝帝王們毫無疑問是有想法開疆擴土的。

    區別在於不同的時期,國家經濟軍事實力的根源性問題以及外敵強弱的客觀因素,使處於統治階級的帝王在施行對外國策時必須量力而為。但毫無疑問,開疆擴土是任何一朝的聖明君主都會去追求的目標之一。

    元朝在歷史中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能征善戰,疆域廣闊,這是事實。那麼元朝為何如此呢?我們都知道,元朝是由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遊牧民族為了生存和發展,要經常四處漂泊逐水草而居隨四季變更而遷徙。尋找新的居住地免不了要面對當地的土著,這麼一來,對資源的爭奪往往升級為戰爭。長此以往,善鬥好鬥的基因就會如同習慣一樣融入民族的血脈裡。加上鐵木真大汗等善戰君主的統領,北伐西征也就成了必然!

    那麼,全盛時期的漢唐是否跟元朝一樣骨子裡善鬥呢?其實不一樣。不同於元朝的民族血性,漢唐以中原為主要居住地,歷來土地肥沃適於耕種,只要不遇到災情和暴君,百姓的生活還是安樂的。開疆擴土,不是生存所需,而是帝王的理想。可以說,在古代中國,一個明君聖主如果沒有為國家擴大地盤的價值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能載入史冊的千古一帝。但是漢唐的歷史太長,我們也不能狹隘的以偏概全,就拿全盛時期來說,一個王朝的全盛時期或許會經歷兩三代的帝王。不同的帝王,目標不同價值觀不同,表達在對外政策上的態度也必然不同。這裡,我們單以立志於想載入史冊的帝王說說。

    其一、以漢為例,漢朝全盛時期漢武帝,漢武帝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思想、軍事、經濟實現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在軍事上的表達則是,組織強大的騎兵部隊,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使匈奴再也無力和西漢對抗,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今後西漢的安寧打下基礎。

    其二、以唐為例,唐朝全盛時期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治理下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在軍事上,李世民先後出兵打敗了北方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谷渾、高昌國,既解除了外來威脅,又拓展了疆域。同時在晚年還發動了徵高句麗之戰。如果沒有這些赫赫戰史,李世民還稱不上千古明君。

    客觀上講,中國的古代歷史波瀾壯闊,任何一個朝代都有聖明的帝王和昏庸的帝王。但能把一個國家帶到鼎盛的程度,無論他是否為了民族開過疆拓過土,都值得我們的尊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是怎樣證明地球是球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