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62846289535

    朱棣殺1解縉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涉足於太子的問題,這是人君大忌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朱棣,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朱瞻基)!”兩人相視而笑。最後朱棣同意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朱高煦深恨解縉 。當時恰逢朱高熾帶領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不聽。隨後討伐成功,並設定郡縣。當時太子雖立,朱高熾表現並不令朱棣滿意。此時朱高煦更受隆寵,禮秩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朱棣隨即大怒,稱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

    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朱高煦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書剛至,朱棣更加憤怒,詔令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大理寺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翰林院編修朱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御史李至剛等人均連坐入獄。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貫、朱紘、蕭引高病死於獄中。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正統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下詔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諡文毅。解縉死後,朱高煦謀反被誅滅;安南屢次謀反,明朝設定郡縣不久最終也被迫撤銷,這些均如解縉生前所言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死了為什麼要掛在樹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