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在60%~80%,其中約半數可區分型別,取樣方便,方法簡便。患者晨起嗽口後,第1口及第2口痰吐掉,從深部咯出痰後應於半小時內送到實驗室,並挑選帶有血痰部分的痰液檢查。一般送痰檢4~6次為妥。
2.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肺癌的有效手段,透過支氣管鏡檢查可觀察腫瘤的部位和範圍,取到組織作病理學檢查,還可根據聲帶活動氣管可否受壓和隆突是否活動而推測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3.ct檢查:由於檢查顯示的橫斷層解剖沒有重疊,有高度的密度分辯率,並能同時檢查肺,縱隔,對術前發現肺內淋巴結最有價值,並可瞭解腫大淋巴結的部位,尤以判別n1,n2等,這有利於治療上的選擇,協助確定外科手術和範圍。ct可利用不同窗寬、窗位來確切區分不同的軟組織(腫瘤、縱隔、胸膜),並定量測得ct值。對於鈣化的發現非常靈敏。ct搜尋小病灶時可採用《1cm的薄層分層,避免遺漏。
4.磁共振顯像:磁共振(mri)與ct相比主要特點是區分血管或實質性病變,無放射性損害又不需造影劑增強,而且能顯示腫塊旁的氣管,支氣管樹以及支氣管,血管受壓及移位。
5.縱隔鏡檢查:縱隔境檢查是診斷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有效手段。
6.開胸手術探查:若經痰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和針刺活檢均未能確立細胞學診斷,則考慮開胸手術探查,但必須根據病人年齡、肺功能、手術併發症等仔細權衡利弊後決定。
1.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在60%~80%,其中約半數可區分型別,取樣方便,方法簡便。患者晨起嗽口後,第1口及第2口痰吐掉,從深部咯出痰後應於半小時內送到實驗室,並挑選帶有血痰部分的痰液檢查。一般送痰檢4~6次為妥。
2.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肺癌的有效手段,透過支氣管鏡檢查可觀察腫瘤的部位和範圍,取到組織作病理學檢查,還可根據聲帶活動氣管可否受壓和隆突是否活動而推測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3.ct檢查:由於檢查顯示的橫斷層解剖沒有重疊,有高度的密度分辯率,並能同時檢查肺,縱隔,對術前發現肺內淋巴結最有價值,並可瞭解腫大淋巴結的部位,尤以判別n1,n2等,這有利於治療上的選擇,協助確定外科手術和範圍。ct可利用不同窗寬、窗位來確切區分不同的軟組織(腫瘤、縱隔、胸膜),並定量測得ct值。對於鈣化的發現非常靈敏。ct搜尋小病灶時可採用《1cm的薄層分層,避免遺漏。
4.磁共振顯像:磁共振(mri)與ct相比主要特點是區分血管或實質性病變,無放射性損害又不需造影劑增強,而且能顯示腫塊旁的氣管,支氣管樹以及支氣管,血管受壓及移位。
5.縱隔鏡檢查:縱隔境檢查是診斷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有效手段。
6.開胸手術探查:若經痰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和針刺活檢均未能確立細胞學診斷,則考慮開胸手術探查,但必須根據病人年齡、肺功能、手術併發症等仔細權衡利弊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