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奇歷史觀

    漢朝剛剛立國時,鑑於秦朝沒有分封同姓造成的孤立無援的教訓,漢高祖劉邦施行了郡縣制與封國制並行的形式。當然他也知道分封制的弊端,封國勢力變得強大,而且封國之君與後代皇帝的親情疏遠,這時封國就成了威脅。同姓封國好的地方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比如七國之亂中的梁國;壞的地方是他本身也會成為威脅。

    七國之亂中,吳楚兩國是主力,吳楚聯軍一路向西,在梁國的雎陽受到梁王的頑強抵抗。另一方面,漢景帝也派遣周亞夫率領漢軍對七國聯軍進行平定。也就是說漢軍方面有兩股主力,周亞夫的漢軍和梁國樑王的部隊。梁國被圍,梁王多次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沒有援助,吳楚聯軍攻打雎陽不下,轉頭攻打周亞夫的漢軍,周亞夫一面抵抗吳楚聯軍,一面派輕騎截斷吳楚聯軍的糧道。吳楚聯軍糧草一斷,士卒吃不上飯,再加上連日攻打雎陽和周亞夫都沒有取得成功,士氣低落,因而士卒投降,逃跑,吳楚聯軍土崩瓦解。

    戰後統計殲敵數量,漢軍與梁軍平分秋色,而漢軍有截斷糧道的功勞,梁軍也有堅守陣地拖住吳楚聯軍的功勞。可以說這場戰爭缺了誰都不行。那為什麼梁王功勞最大?

    第一,如果沒有梁王的拼死抵抗,那吳楚聯軍的前線恐怕就要到函谷關了,或者雙方戰爭的焦點會在爭奪敖倉上。也就是說要不是梁王的作用,那周亞夫也沒那麼容易斷吳楚聯軍的糧道,由此可見雎陽之守對於整個平叛的重要性。

    第二,梁王在這次戰役中處在最危險的地方,在前線扛揍。而周亞夫相對而言安全的多,讓皇帝的親弟弟在前線扛揍,你周亞夫自己跑去立功,本來就說不過去。

    第三,論功行賞之時,恐怕周亞夫也不敢爭功,因為梁王多次求援,周亞夫都沒有去救,再去爭功勞,必然要激怒梁王。

  • 2 # 書史煙雲

    漢景帝時期,著名的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劉啟令條侯周亞夫和大將軍竇嬰率領漢軍進行平叛,周亞夫負責平定吳楚之地,竇嬰負責平定齊趙之地。

    梁王劉武所在的梁國因為是戰略要地,所以吳楚軍隊必須要拿下樑國,否則將有後顧之憂,當年楚漢戰爭時,梁王彭越就經常偷襲楚軍的糧道,使得項羽最後兵敗身亡。因此,吳楚叛軍要想西進函谷關,梁國必須要拿下。

    條侯周亞夫正好看中這一點,建議漢景帝將梁國作為誘耳拋給叛軍,然後周亞夫負責斷絕吳楚軍隊的糧道,最後兩者前後夾擊,叛軍必敗,漢景帝因而同意了周亞夫的建議。

    梁王劉武在叛軍的重點攻擊下,損失慘重,所幸最後終於平定了叛亂。在這場平叛的過程中,劉武無疑是立了很大功勞的,史書記載是與漢軍各佔一半功勞。

    綜上所述,劉武不是平叛七國之亂的第一功臣,應當說劉武佔了一半功勞,周亞夫和竇嬰佔了一半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言文《與長子受之》的翻譯,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