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說來,在唐宋以前編寫和被儲存下來的蒙學教材有李斯的《倉頡》,趙高的《爰 歷》,胡母敬的《博學》,文字多取自《史籀篇》。漢初的閭里書師將它們合編為平民之家的識字教材,統稱為《倉頡篇》。爾後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長《元尚篇》,揚雄的《訓纂篇》,賈紡的《遊喜篇》,張揖的《埤蒼》,蔡邕的《勸學》,《聖皇篇》、《黃初篇》、《女史篇》,班固的《太甲篇》、《在習篇》,崔瑗的《飛龍篇》,朱育的《幼學》,樊恭的《廣蒼》,陸機的《吳章》,周興嗣的《千字文》,束晰的《發矇記》,顧愷之的《敏蒙記》,以及《雜字指》和《俗語難字》等。
以識字為主的綜合知識型的教材有《開蒙要訓》、《百家姓》、《三字經》、《對相識字》、《文字蒙求》和「雜字」書等。
以封建倫理道德為主的蒙學課本,除了長期使用的《孝經》、《論語》之外,唐代佚名者著的《太公家教》;宋代朱熹的《小學》,呂祖謙的《少儀外傳》,呂本中自《童蒙訓》,程若庸的《性理字訓》。這些蒙學教材,對後世影響也很大,如明代呂得勝的《小兒語》,呂坤的《續小兒語》,朱升彙編的《小四書》;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規》,王相彙編的《女四書》,以及流傳的《昔時賢文》、《聖訓廣諭》等。
社會和自然常識為主的蒙學課本也很多,它濫觴於唐代的《兔園冊》,創始於李翰的《蒙求》。宋代以後陸續出現了各種《蒙求》和同類的讀本,如《十七史蒙求)、《廣蒙求》、《敘古蒙求》、《春秋蒙求》、《歷代蒙求》、《名物蒙求》等。明末程登吉原編,清代鄒聖脈增補註釋的《幼學瓊林》,曾在清代風行全國,影響頗為深廣。
以提高閱讀能力為目的的趣味讀物,有宋代胡繼宗的《書言故事》開創先例,後來此類教材大有發展,如元代虞紹的《日記故事》,明代蕭良友的《蒙養故事)
此外,還有用以陶冶兒童性情的詩歌讀本。最著名的有《千家詩》和《百家詩》,其主要內容取材於唐宋時人的作品,今仍流行。
概括說來,在唐宋以前編寫和被儲存下來的蒙學教材有李斯的《倉頡》,趙高的《爰 歷》,胡母敬的《博學》,文字多取自《史籀篇》。漢初的閭里書師將它們合編為平民之家的識字教材,統稱為《倉頡篇》。爾後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長《元尚篇》,揚雄的《訓纂篇》,賈紡的《遊喜篇》,張揖的《埤蒼》,蔡邕的《勸學》,《聖皇篇》、《黃初篇》、《女史篇》,班固的《太甲篇》、《在習篇》,崔瑗的《飛龍篇》,朱育的《幼學》,樊恭的《廣蒼》,陸機的《吳章》,周興嗣的《千字文》,束晰的《發矇記》,顧愷之的《敏蒙記》,以及《雜字指》和《俗語難字》等。
以識字為主的綜合知識型的教材有《開蒙要訓》、《百家姓》、《三字經》、《對相識字》、《文字蒙求》和「雜字」書等。
以封建倫理道德為主的蒙學課本,除了長期使用的《孝經》、《論語》之外,唐代佚名者著的《太公家教》;宋代朱熹的《小學》,呂祖謙的《少儀外傳》,呂本中自《童蒙訓》,程若庸的《性理字訓》。這些蒙學教材,對後世影響也很大,如明代呂得勝的《小兒語》,呂坤的《續小兒語》,朱升彙編的《小四書》;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規》,王相彙編的《女四書》,以及流傳的《昔時賢文》、《聖訓廣諭》等。
社會和自然常識為主的蒙學課本也很多,它濫觴於唐代的《兔園冊》,創始於李翰的《蒙求》。宋代以後陸續出現了各種《蒙求》和同類的讀本,如《十七史蒙求)、《廣蒙求》、《敘古蒙求》、《春秋蒙求》、《歷代蒙求》、《名物蒙求》等。明末程登吉原編,清代鄒聖脈增補註釋的《幼學瓊林》,曾在清代風行全國,影響頗為深廣。
以提高閱讀能力為目的的趣味讀物,有宋代胡繼宗的《書言故事》開創先例,後來此類教材大有發展,如元代虞紹的《日記故事》,明代蕭良友的《蒙養故事)
此外,還有用以陶冶兒童性情的詩歌讀本。最著名的有《千家詩》和《百家詩》,其主要內容取材於唐宋時人的作品,今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