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65375850720

    《孫臏兵法》共16篇,它繼承了《孫子兵法》等書的軍事思想,總結了戰國中期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在戰爭觀、軍隊建設和作戰指導上都提出了若干有價值的觀點和原則。

    它強調了戰爭的重要性,明確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否則就會“削地而危社稷”。它用歷史經驗說明,用戰爭解決問題。這是符合當時七雄並立,全國漸趨統一的客觀要求的。

    在軍隊建設上,它認為首要的問題是“富國”,只有“富國”才是“強兵”之急。關於強兵,它重視訓練、法制和將帥條件。提出“兵之勝在於篡(選)卒,其勇在於制”,即士兵要嚴格挑選,嚴格訓練,有良好的組織編制,做到賞罰嚴明。

    強調將帥不但要具備德、信、忠、敬等品質,還要善於掌握“破強敵,取猛將”的用兵之道。軍事訓練和戰爭中要重視人的作用,認為“間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

    在作戰指導上,強調要“知道”,所謂“知道”,就是“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

    孫臏還概括出一套使用八陣作戰的理論,“用陣三分,每陣有鋒,每鋒有後,皆待令而動。鬥一守二,以一侵敵,以二收”。

    這就是說,用八陣作戰,可以把兵力分為主力、先鋒、後續部隊三支。作戰時只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敵,而以其他三分之二作為機動兵力蓄勁待敵。如果敵人弱而亂,就用精銳的部隊擊潰它;如果敵人強而嚴整,就用老弱士卒去引誘它,待它兵力分散以後,再行進攻。

    強調創造有利的作戰態勢,未戰之前要“事備而後動”,意思是準備好了再打。既戰之後要靈活用兵;己強敵弱時要“贊師”,就是要示弱以誘敵出戰;敵強己弱時要“讓威”,即先退一步,後發制人;勢均力敵時要調動、分散敵人,然後集中兵力,“並卒而擊之”等等。

    《孫臏兵法》具有獨特的價值,無論是在廣度還是在深度上,對《孫子兵法》和《吳子》都有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二者前後相繼,相映成輝。人們將其提出的一些兵學範疇作為重要命題加以探討,並以其提出的用兵原則指導戰爭實踐。

    另一方面,軍事理論家和統兵將領從其“圍魏救趙”、“減灶誘敵”的戰爭實踐中學到無窮的智慧,這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典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煮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