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寬和教養
-
2 # idan的青蛙媽媽
根據描述,只感覺到公婆對孩子的百般疼愛,還有就是公婆的細心之處。寶寶才一歲左右,不會說話和走路,更不會用語言和行動來要求爺爺奶奶做什麼。所以,一定程度上講,這個不能算是溺愛。可能隨著寶寶的成長,爺爺奶奶的過份關注和愛護,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所謂溺愛,是家長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無原則和無理,這兩點要同時滿足。所以,爺爺奶奶的這些行為根本算不上溺愛。公婆的這種行為其實是有原因的。
他們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沒地方消耗。他們習慣了圍著孩子轉,以前是兒子,現在變孫子。因為孩子都是獨子,所以疼愛有加,甚至有些過份。針對上面幾點,可以做些引導。
讓公婆去參加社群的公益活動,或者去學習點感興趣的東西,有空打個太極跳個廣場舞之類的。這樣會分散老人的很多精力。跟公婆好好聊聊,讓他們適當改變下思想。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過度的操心。為兒子操勞一輩子了,現在可以適當放鬆下。現在帶孩子跟老一輩帶孩子的觀念都有些變化,要經常給老人講講,讓他們也要跟著學習,學習也是要耗時間和精力的。不管怎樣,公婆愛孩子的心是沒問題的。轉折公婆的重心才是問題的關鍵。
-
3 # 睿心媽媽
第一,告訴公婆過分溺愛孩子的危害性。比如說孩子說不吃飯好就不吃飯了,那孩子身體肯定長的不好,孩子說要買這樣買,那樣長大就一,如果一不買就得地下撒潑打混以後就會成為一個刁蠻任性的孩子,長大以後誰有這樣的孩子相處呢?肯定不好。
第二,還要告訴公婆要與自己的正確的教育理念一致。那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夠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三,給公婆一段緩衝期,如果他們能夠接受意見,那麼孩子還是有公婆帶,如果給公婆講了溺愛孩子的危害,但是公婆還是那樣一如既往的溺愛孩子,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開住。
題主的描述了這麼多,無非只是公婆在帶孩子這件事上比較小心翼翼,或者有些過分焦慮。但是公婆一沒有因為擔心攔著寶寶不讓走,二沒有在寶寶玩玩具的時候干擾他,這麼焦慮卻依然比較有分寸,只是眼睛盯的緊一點而已,請問僅僅依靠“目光”就能把孩子溺愛壞了?
誰沒有缺點,難道缺點都是被父母溺愛出來的?你看不慣你老公的缺點,那是你們夫妻關係之間的問題,甩鍋給公婆算怎麼回事?你是否想過,在你老公眼裡,“你看不慣他,挑剔他”恰恰也是你的“缺點”,那他是否應該怪罪你爸媽溺愛你,是否應該擔心你也會溺愛孩子,是否應該質疑你不配當媽?
反思一下,就會知道你的邏輯有多荒謬。
如今“隔代教育”已經被嚴重“妖魔化”,好像只要是祖父母,育兒觀念必然落後,必然不如年輕爸媽,這也是神邏輯。
育兒這件事,難道因為年輕,所以就正確?
此外,其實父母身上的缺點,兒女不一定會繼承。而你,在寶寶八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擔心他學了爸爸的缺點,你的焦慮跟你公婆的焦慮其實如出一轍啊!你覺得你公婆緊張兮兮,而你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
烏鴉站在煤堆上,瞧見別人黑,瞧不見自己黑。
我猜測題主自己小時候不曾得到過這麼密切的關注,所以看到孩子被這樣關注,就本能的不習慣,因為人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熟悉的感覺是“正確的”,不熟悉的感覺就“不對”。你不曾被密切關注,就認為孩子都不應該被密切關注。這是典型的投射。
也正因為你小時候得到的“關注”少,所以你也沒有能力“關注”孩子,比如你判斷孩子被溺愛的理由,全部出自你的感受,沒有一條提到“孩子哭鬧、抵抗過爺爺奶奶的關注”,那說明,孩子本身究竟是什麼感覺,是否真的同樣反感爺爺奶奶的行為,你根本不曾觀察到。
另外,華人掛在嘴邊的溺愛,往往並不是“給了孩子太多愛”,真相恰恰相反,所謂溺愛,都是無愛、少愛。
給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會太多,多多益善。